2) Han-Wei-Liangjin-NanbeichaFojiaoshi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3) Theravada Buddhism
南传佛教
1.
The Style and Evolvement of the Stupa of Theravada Buddhism;
南传佛教佛塔的类型和演变
2.
The Culture of Theravada Buddhism and the Dai s Traditional Outlook on Reproduction;
南传佛教文化与傣族传统生育观
4) Hinayana Buddhism
南传佛教
1.
The Early Spreading of Hinayana Buddhism in Thailand;
泰国南传佛教的早期传播分析
2.
Co-existence and Interaction of Hinayana Buddhism and Primitive Belief: A Study of Three Villages in Xishuang Banna;
南传佛教与原始宗教的并存及互通——西双版纳三村调查
3.
In the 6-8 century, Hinayana Buddhism spread to the Dai region of Xishuang Banna, combined with the ruling class and melted together with the animist.
与南传佛教密切相关的巴利语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进入傣语,所以佛教文化浪潮在傣语中留下了不少巴利语、梵语借词。
5) Southern Buddhism
南传佛教
1.
Pattra-leaf scriptures have recorded not only the scriptures of Southern Buddhism but also the contents of philosophy,history,law,language,calendar,literature,art,ethics,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ine,etc.
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道德、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6) Buddhism in Yunnan
云南佛教
补充资料: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中国南朝齐梁时期帝王陵墓神道石刻群。位于江苏省丹阳市境内萧梁河沿岸。从陵口至水经山南北长约16公里。丹阳南朝陵墓的位置及其石刻,自唐以来《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等书多有记载。20世纪30年代朱希祖和朱偰父子曾多次进行调查。1949年以来,江苏省文管会多次组织人进行调查、测绘。石刻造型优美生动,刻工精细逼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集中代表了南朝雕刻艺术的突出成就。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阳南朝陵墓大部分已被盗掘或破坏。现遗存主要为陵前石刻,共有11处,包括神道石柱和石天禄、石麒麟、石辟邪等。石刻中以陵口 2石兽最为宏伟,雄踞萧港两岸,东西对立,为陵墓群入口标志。东为天禄,双角,四足损缺,身长4米,残高3.6米,体围3.9米。西为麒麟,独角,四足损缺,身长3.95米,残高 2.9米,体围 3.6米。诸陵墓中保存石刻最多者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位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与梁武帝萧衍修陵之间。萧顺之于梁天监元年 (502)闰四月被追尊为文皇帝后,扩墓为建陵。陵前现存石兽、石柱础、石柱、石龟趺各1对。2石兽南为独角麒麟,四足损缺。石柱础南北各1,皆方形。2石柱柱身呈直刳棱形,柱顶圆雕一辟邪,下有莲花圆承盘。柱额上刻隶书"太祖皇帝之神道",一正刻顺读,一反刻逆读。柱础上圆下方,饰刻螭龙 1对。2石柱损坏较严重,部分构件已毁,石额现存丹阳市文化馆,尚完好。2龟趺保存尚好。最小的一处陵墓石刻为埤城镇水经山村东南的南齐无名墓前 1对无角辟邪。2 兽均为圆雕, 体长颈短,张口吐舌,颔下有长须,双翼,足四爪,造型矫健。诸石刻中保存较完好者为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前的 1对石兽,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两兽均胸突腰耸,身刻羽翼,瞋目张口。天禄迈左足,麒麟迈右足,足下攫一小兽,雕饰十分精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曾多次拨款,陆续修筑基座,将石刻安装扶正。对已断裂、脱落部分予以粘接修复。1956年在拓宽运河时,将陵口2石兽北移450米。1977年疏浚萧梁河时,又将西岸石麒麟西迁70米,筑座安放。丹阳市在陵墓石刻所在乡镇成立了保护小组,并就地指定专人看管。
丹阳南朝陵墓大部分已被盗掘或破坏。现遗存主要为陵前石刻,共有11处,包括神道石柱和石天禄、石麒麟、石辟邪等。石刻中以陵口 2石兽最为宏伟,雄踞萧港两岸,东西对立,为陵墓群入口标志。东为天禄,双角,四足损缺,身长4米,残高3.6米,体围3.9米。西为麒麟,独角,四足损缺,身长3.95米,残高 2.9米,体围 3.6米。诸陵墓中保存石刻最多者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位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与梁武帝萧衍修陵之间。萧顺之于梁天监元年 (502)闰四月被追尊为文皇帝后,扩墓为建陵。陵前现存石兽、石柱础、石柱、石龟趺各1对。2石兽南为独角麒麟,四足损缺。石柱础南北各1,皆方形。2石柱柱身呈直刳棱形,柱顶圆雕一辟邪,下有莲花圆承盘。柱额上刻隶书"太祖皇帝之神道",一正刻顺读,一反刻逆读。柱础上圆下方,饰刻螭龙 1对。2石柱损坏较严重,部分构件已毁,石额现存丹阳市文化馆,尚完好。2龟趺保存尚好。最小的一处陵墓石刻为埤城镇水经山村东南的南齐无名墓前 1对无角辟邪。2 兽均为圆雕, 体长颈短,张口吐舌,颔下有长须,双翼,足四爪,造型矫健。诸石刻中保存较完好者为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前的 1对石兽,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两兽均胸突腰耸,身刻羽翼,瞋目张口。天禄迈左足,麒麟迈右足,足下攫一小兽,雕饰十分精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曾多次拨款,陆续修筑基座,将石刻安装扶正。对已断裂、脱落部分予以粘接修复。1956年在拓宽运河时,将陵口2石兽北移450米。1977年疏浚萧梁河时,又将西岸石麒麟西迁70米,筑座安放。丹阳市在陵墓石刻所在乡镇成立了保护小组,并就地指定专人看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