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rreducible tensor operator method
不可约张量算符方法
2) irreducible tensor operator
不可约张量算符
1.
Based on the commutation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an irreducible tensor operator of rank k and the angular momentum operator, a simple derivation of the Wigner-Eckart theorem is presented with the aid of the properties of angular momentum operators and their eigenstates.
从不可约张量算符与角动量算符之间的对易关系出发,利用角动量算符和角动量本征态的有关性质,给出了Wigner-Eckart定理的一种简单证明方法。
3) Irreducible tensor method
不可约张量方法
4) Irreducible tensor
不可约张量
1.
Based on the tensor expression of the fine-structure Hamiltonian for two-electron atoms and the non-relativistic energy structure theory for atoms with two valence electrons,and with the help of irreducible tensor theory,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fine structure for n1sn2p configuration of Helium-like atoms have been derived.
以双电子原子精细结构哈密顿的球张量形式和二价原子的非相对论性能级结构理论为基础,借助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氦原子(n1sn2p)组态精细结构能级的解析表达式,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所有的角向积分和自旋求和计算,其结果用若干个径向矩阵元形式来表示。
2.
In the present paper,theore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fine structure parameter has been derived with the help of irreducible tensors.
本文借助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通常由光谱实验数据确定的氦原子sp组态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精细结构参数A的理论计算式,在推导过程中完成所有角向积分和自旋求和计算。
3.
The orbital integrations and the summations over spin are completed with the help of irreducible tensors.
借助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氦原子23P态自旋-其他轨道相互作用能的理论计算式,在推导过程中完成了所有角向积分和自旋求和计算。
5) irreducible tensor theory
不可约张量理论
6) Racah irreducible tensor operator
Racah不可约张量
补充资料:张籍(约767~约830)
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一生的诗歌创作,大致有三个时期。40岁以前为早期。他自称:"籍在江湖间,独以道自将。学诗为众体,久乃溢笈襄。"(《祭退之》)韩愈称赞他:"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病中赠张十八》)可见张籍早期就写了不少好诗。40岁至50岁为中期。这是张籍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他的优秀的乐府歌行作品,多是这一时期在贫病交迫中写成的。50岁以后为晚期。这时,张籍官职逐步升迁,生活比较稳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各种社会矛盾,爱憎分明地批判现实。如《塞下曲》痛陈穷兵黩武之害,反对开边;《凉州词》指责边将不能收复失地,实际上是支持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筑城词》、《山头鹿》反映当时人民除了备受战争之苦,还得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求仙行》、《吴宫行》嘲讽统治阶级思想愚蠢,生活荒淫;《董公行》歌颂"恭顺从事"的正派官僚;《伤歌行》描写了结局狼狈的简傲豪奢之徒;《山农词》和《贾客乐》则不但写出农民的艰难困苦,还写了商人的奢侈豪华。张籍的乐府诗,还善于描绘农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画面。《采莲曲》、《寒塘曲》、《江村行》、《樵客吟》等都用鲜明的形象表现了采莲妇女、打鱼少年、农夫、蚕妇和樵客的动作情态。《江南曲》描写水乡景色,明媚如画。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概括事物的对立面,在乐府诗的数篇之间或一篇之内形成强烈的对比;又善于运用素描的手法,细致而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从体裁说,大都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虽用旧题,但其思想内容仍与新乐府的精神一致。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涵蓄,常以口语入诗,《白鼍鸣》、《云童行》等几乎全从口头自然流出。他还着意提炼结语,往往意在言外地完成了全篇的批判和讽刺的任务,《征妇怨》、《陇头行》等都是如此。
他的乐府,生前已为人所推服,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中,称许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姚合在《赠张籍太祝》中,评价他"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后世称誉者更多。宋代王安石说他的诗"成如容易却艰辛"。许《彦周诗话》说。"张籍王建乐府宫辞皆杰出"。元代杨士弘《唐音》则谓:"王、张乐府体发人情,极于纤悉,无不至到",更道出了张诗的重要特点和长远传诵的原因。
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宛深挚之致。杨慎《升庵诗话》曾指出,晚唐五律有两派:一派学贾岛,另一派如朱庆余、陈标、任蕃、章孝标、司空图、项斯等,则学张籍。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 2卷,今佚。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张籍一生的诗歌创作,大致有三个时期。40岁以前为早期。他自称:"籍在江湖间,独以道自将。学诗为众体,久乃溢笈襄。"(《祭退之》)韩愈称赞他:"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病中赠张十八》)可见张籍早期就写了不少好诗。40岁至50岁为中期。这是张籍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他的优秀的乐府歌行作品,多是这一时期在贫病交迫中写成的。50岁以后为晚期。这时,张籍官职逐步升迁,生活比较稳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各种社会矛盾,爱憎分明地批判现实。如《塞下曲》痛陈穷兵黩武之害,反对开边;《凉州词》指责边将不能收复失地,实际上是支持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筑城词》、《山头鹿》反映当时人民除了备受战争之苦,还得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求仙行》、《吴宫行》嘲讽统治阶级思想愚蠢,生活荒淫;《董公行》歌颂"恭顺从事"的正派官僚;《伤歌行》描写了结局狼狈的简傲豪奢之徒;《山农词》和《贾客乐》则不但写出农民的艰难困苦,还写了商人的奢侈豪华。张籍的乐府诗,还善于描绘农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画面。《采莲曲》、《寒塘曲》、《江村行》、《樵客吟》等都用鲜明的形象表现了采莲妇女、打鱼少年、农夫、蚕妇和樵客的动作情态。《江南曲》描写水乡景色,明媚如画。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概括事物的对立面,在乐府诗的数篇之间或一篇之内形成强烈的对比;又善于运用素描的手法,细致而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从体裁说,大都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虽用旧题,但其思想内容仍与新乐府的精神一致。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涵蓄,常以口语入诗,《白鼍鸣》、《云童行》等几乎全从口头自然流出。他还着意提炼结语,往往意在言外地完成了全篇的批判和讽刺的任务,《征妇怨》、《陇头行》等都是如此。
他的乐府,生前已为人所推服,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中,称许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姚合在《赠张籍太祝》中,评价他"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后世称誉者更多。宋代王安石说他的诗"成如容易却艰辛"。许《彦周诗话》说。"张籍王建乐府宫辞皆杰出"。元代杨士弘《唐音》则谓:"王、张乐府体发人情,极于纤悉,无不至到",更道出了张诗的重要特点和长远传诵的原因。
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宛深挚之致。杨慎《升庵诗话》曾指出,晚唐五律有两派:一派学贾岛,另一派如朱庆余、陈标、任蕃、章孝标、司空图、项斯等,则学张籍。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 2卷,今佚。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