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uminescent quantum yield
量子发光效率
2) Electroluminescence (EL) quantum efficiency
电致发光量子效率
4) incremental quantum efficiency
增量量子效率<光>
5)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荧光量子效率
1.
A series of 4H-pyrrolo[1,2-a]benzimidazoles are synthesized, the 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4H-yrrolo[1,2-a]benzimidazoles (5a~5m) are measured, and their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are determined.
合成了一系列4H吡咯并[1,2-a]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测量了它们乙醇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并计算出各自的荧光量子效率。
2.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of the compounds 3a~3k, 4a~4b and 5~6 were examined.
合成了一系列中氮茚化合物 ,研究了化合物 3a~ 3k ,4a~ 4b ,5~ 6分子中不同取代基对其荧光光谱和荧光量子效率的影响 。
3.
The absorption-emission spectra and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in THF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structure-spectra relationships were discussed.
本文分别用Wittig反应、Perkin反应和Pechmann反应合成了邻甲氧基取代二苯乙烯及其由内酯键固环为3-位苯环或4-位苯环取代的香豆素化合物,固环为3-位苯环取代的香豆素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稍有红移约2nm,而发射波长产生了约20nm的较大红移,Stokes位移增大了18nm,荧光量子效率也稍有提高。
6) quantum efficiency
光合量子效率
1.
Changes in apparent photosynthetic quantum efficiency (Φi),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C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flag leaves of wheat grown in a phytotron during development were observed by a portable photosynthetic gas analysis system (CI 301) and a portable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system (PAM 2000).
虽然ˇCatsky和Ticha(1980)与Ticha等(1980)曾分别报告过菜豆叶片发育期间光合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的变化,但没有进一步探讨这两个参数之间以及它们同其它光合参数的关系。
补充资料:发光效率
发光体把受激发时吸收的能量转换为光能的能力。它是表征发光体功能的重要参量,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即功率效率(或能量效率)、光度效率(或流明效率)及量子效率。
功率效率ηP是指发光体输出的发射功率P0与输入的激发功率Pi(光功率、电子束功率、电注入功率等)之比:ηP=P0/Pi,是一个无量纲的小于1的百分数。因为多数发光体用于显示和照明,其功能是用人眼衡量的,但人眼只感觉可见光,且对不同波长的灵敏度也很不相同。因此,发射光谱不同的发光体,即使它们有相同的功率效率,人眼所见的亮度也不同。要反映这样的差别可用光度效率η1,它是发光体的发光通量Ф(以流明为单位)和激发功率Pi之比,η1=φ/Pi,单位为流明/瓦。
显然,如已知发光体的发射光谱,则功率效率与光度效率可以相互换算。
在对发光体的基础研究中,尤其对于光致发光及注入式电致发光体,常用量子效率ηq表征发光效率。量子效率是指发光体发射的光子数N0与激发时吸收的光子数或注入的电子(空穴)数Ni之比:ηq=N0/Ni,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
对于光致发光材料,当激发与发射均为单色光或接近单色光时,量子效率与功率效率可以通过表式
换算。式中λ0、λi各为发射及激发光的波长。由于斯托克斯位移,常有ηq≥ηp的关系。
发光效率还可分为外部效率及内部效率;外部效率只考虑输出的光能与投向发光体的光能或电能之比,而且是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光能的纯转化效率。输入光由于反射和再吸收受到损失,因此,外部效率总是小于(或接近于)内部效率,后者才是反映能量转换过程的真实参数。
发光效率的大小反映发光体内部能量激发、能量传递、复合发光以及无辐射复合过程的总效果,它与发光体的成分、发光中心的种类及浓度、共激活剂的选择、有害杂质(猝灭中心)的控制以及发光晶体的完整性,甚至与具体的工艺过程有关。下表列出几类实用发光体光度效率的参考值: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吉林物理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发光》编写组编:《固体发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1976。
功率效率ηP是指发光体输出的发射功率P0与输入的激发功率Pi(光功率、电子束功率、电注入功率等)之比:ηP=P0/Pi,是一个无量纲的小于1的百分数。因为多数发光体用于显示和照明,其功能是用人眼衡量的,但人眼只感觉可见光,且对不同波长的灵敏度也很不相同。因此,发射光谱不同的发光体,即使它们有相同的功率效率,人眼所见的亮度也不同。要反映这样的差别可用光度效率η1,它是发光体的发光通量Ф(以流明为单位)和激发功率Pi之比,η1=φ/Pi,单位为流明/瓦。
显然,如已知发光体的发射光谱,则功率效率与光度效率可以相互换算。
在对发光体的基础研究中,尤其对于光致发光及注入式电致发光体,常用量子效率ηq表征发光效率。量子效率是指发光体发射的光子数N0与激发时吸收的光子数或注入的电子(空穴)数Ni之比:ηq=N0/Ni,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
对于光致发光材料,当激发与发射均为单色光或接近单色光时,量子效率与功率效率可以通过表式
换算。式中λ0、λi各为发射及激发光的波长。由于斯托克斯位移,常有ηq≥ηp的关系。
发光效率还可分为外部效率及内部效率;外部效率只考虑输出的光能与投向发光体的光能或电能之比,而且是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光能的纯转化效率。输入光由于反射和再吸收受到损失,因此,外部效率总是小于(或接近于)内部效率,后者才是反映能量转换过程的真实参数。
发光效率的大小反映发光体内部能量激发、能量传递、复合发光以及无辐射复合过程的总效果,它与发光体的成分、发光中心的种类及浓度、共激活剂的选择、有害杂质(猝灭中心)的控制以及发光晶体的完整性,甚至与具体的工艺过程有关。下表列出几类实用发光体光度效率的参考值: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吉林物理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发光》编写组编:《固体发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197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