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lectric hot machining
导电切削
2)  conductive
导电
1.
Preparation of new conductive nano-ATO(Antimony Doped Tin Oxide) material;
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新型导电材料的制备
2.
Additional views on "experience in conductive anodizing of aluminum and its alloys;
关于“铝及铝合金导电氧化工艺经验谈”一文的补充
3.
Study on th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ilicone sealant;
导电有机硅密封剂的研究
3)  electric conduction
导电
1.
Study of electric conduction putty with high heat-durability;
耐高温导电原子灰的研究
4)  conductivity
导电
1.
Research progress of conductivity polymer derived from waterborne polyurethanes;
水性聚氨酯基导电材料研究进展
2.
Study on Conductivity of Carbon-black-filled Plas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炭黑填充型导电塑料的研究与应用
3.
Study on Properties of Mechanical, Flame Retardanc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MWCNTs/PS Composites;
MWCNTs/PS复合材料的力学、阻燃、导电性能研究
5)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导电
1.
When the loading of graphite was 12 wt% expanded one plus 10 wt% of expandable one, 8 wt% of expanded one plus 25 wt% of expandable one,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ex- hibited a maximum.
制备了以膨胀石墨和可膨胀石墨为填料、聚丙烯为基体的兼具导电与阻燃性能的复合材料。
2.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y of in-situ fibrillation of general engineering plastics/general-purpose plastics, it was attempted to prepare fibrillar carbon black (CB)/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polyethylene (PE) composite wi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rough extrusion and hot stretching.
在前期热塑性塑料原位成纤研究基础上,尝试通过挤出-热拉伸制备原位微纤化炭黑(CB)/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高密度聚乙烯(HDPE)导电复合材料。
3.
The effects of carbon fillertypes and contents on micro-structur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heologicalbehavior,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s andmiscibility of the composites are investigated.
本论文选用典型的结晶/非晶聚合物相容体系: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填充炭黑(CB)、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膨胀石墨(EG)等炭系导电填料,研究了导电填料种类和含量对共混体系微观结构、导电性能、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结晶性能以及相容性的影响。
6)  conduct
导电
1.
Research on conductive polymeric materials;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
2.
A new typ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ield conducting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新型环保屏蔽导电压敏胶粘剂的研制
3.
Experiences in conduct anodizing of aluminum and its alloy;
铝及铝合金导电氧化工艺经验谈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切削加工:金属切削原理
     研究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相互作用和各自的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在设计机床和刀具﹑制订机器零件的切削工艺及其定额﹑合理地使用刀具和机床以及控制切削过程时﹐都要利用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成果﹐使机器零件的加工达到经济﹑优质和高效率的目的。
         简史 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1851年﹐法国人M.科克基拉最早测量了钻头切削铸铁等材料时的扭矩﹐列出了切除单位体积材料所需功的表格。1864年﹐法国人若塞耳首先研究了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1870年﹐俄国人..季梅首先解释了切屑的形成过程﹐提出了金属材料在刀具的前方不仅受挤压而且受剪切的观点。1896年﹐俄国人..布里克斯开始将塑性变形的概念引入金属切削。至此﹐切屑形成才有了较完整的解释。1904年﹐英国人J.F.尼科尔森制造了第一台三向测力仪﹐使切削力的研究水平跨前了一大步。1907年美国人泰勒﹐F.W.研究了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发表了著名的泰勒公式。1915年﹐俄国人..乌萨乔夫将热电偶插到靠近切削刃的小孔中测得了刀具表面的温度(常称人工热电偶法)﹐并用实验方法找出这一温度同切削条件间的关系。1924~1926年﹐英国人E.G.赫伯特﹑美国人H.肖尔和德国人K.科特文各自独立地利用刀具同工件间自然产生热电势的原理测出了平均温度(常称自然热电偶法)。1938~1940年美国人H.厄恩斯特和M.E.麦钱特利用高速摄影机通过显微镜拍摄了切屑形成过程﹐并且用摩擦力分析和解释了断续切屑和连续切屑的形成机理。4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近代技术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取得了很多新成就﹐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着。例如﹐美国人S.拉马林加姆和J.T.布莱克于1972年通过扫描电镜利用微型切削装置对切屑形成作了动态观察﹐得到用位错力学解释切屑形成的实验根据。
         学科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和变形﹑切削力和切削功﹑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的磨损机理和刀具寿命﹑切削振动和加工表面质量等。
         切屑形成机理 从力学的角度来看﹐根据简化了的模型﹐金属切屑的形成过程与用刀具把一叠卡片1﹑2﹑3﹑4﹑……等推到 1﹑2﹑3﹑4﹑……等位置(图1 切屑形成过程示意图 )的情形相似﹐卡片之间相互滑移即表示金属切削区域的剪切变形。经过这种变形以后﹐切屑从刀具前面上流过时又在刀﹑屑界面处产生进一步的摩擦变形。通常﹐切屑的厚度比切削厚度大﹐而切屑的长度比切削长度短﹐这种现象就叫切屑变形。金属被刀具前面所挤压而产生的剪切变形是金属切削过程的特征。由于工件材料﹑刀具和切削条件不同﹐切屑的变形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得到各种类型的切屑(图2 切屑的类型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