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对抗意识
1)  Counter-consciousness
对抗意识
1.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Counter-consciousness in Sanshou;
关于散打对抗意识定量评定方法的研究
2)  resistance consciousness to death
对死亡的抗拒意识
1.
His resistance consciousness to death in his earliest writings hasn t got enough attention,The consciousness of surmounting death ran through the whole Yasunari Kawabata s writing career.
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由于自传性较强,经常作为研究的资料被引用,而作品本身的某些蕴含却很少成为研究的对象,即如早期流露在这些作品中的对死亡的抗拒意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3)  anti-seismic concept
抗震意识
1.
The importance of anti-seismic concept in improved new version of anti-seismic code;
谈新版抗震规范改进后抗震意识的重要性
4)  resistant awareness
抵抗意识
1.
As a result,all the sorrow,expressed in her Ci poems,was caused by her displaced affection,endless grief and mental resistant awareness.
一番感伤全数倾吐在其词作当中,而这一切却是由于她情感的错位、悲情无限及其强烈的心灵抵抗意识而形成的。
5)  resistance consciousness
反抗意识
1.
However,in China,the medium-income strum and the common stratum are the consumption subjects,whose resistance consciousness is covered when they imagine the life blue print through these two popular cultural modes.
然而在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和平民阶层分别是“白领趣味”和“怀旧趣味”两大文化形态的消费主体,他们借助这两种大众文化形态来想像生活蓝图时,反抗意识都不约而同地被遮蔽了。
6)  contending mentality
抗争意识
1.
Out of their love for nature and worship of life, the ancient Japanese sprouted sentimental and contending mentality as to the natural vanishment and the impermanence of life.
在中国隋唐文化传入之前,日本民族已开始萌生出独特的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雏形,古代日本人由对自然的爱和对生命的崇拜萌芽了对自然生命消逝、人生无常的感伤意识和抗争意识。
补充资料: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
      反映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哲学范畴。社会生活中复杂多样的矛盾,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两种类型。对抗性矛盾是指矛盾双方在根本性质和根本利益上互相敌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斗争形式一般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根本利益对立,其矛盾的性质是对抗的。一般要通过双方的激烈斗争和剧烈的外部冲突的形式加以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是矛盾双方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不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即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主要用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但有时也指自然界中的某些矛盾。
  
  正确区分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矛盾,采取与矛盾性质相适应的斗争形式,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基础。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对敌我矛盾一般要采取革命的方法解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则要按照法律程序采取专政的方法解决;对人民内部矛盾,则必须采取民主的方法解决。不能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不适当的斗争形式。
  
  研究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既要注意它们的根本区别,又要注意它们的联系和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从而相应地改变斗争形式。对抗性的矛盾,一般要采取对抗的斗争形式,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采取非对抗的斗争形式加以解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