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inese poetry
汉文诗
1.
Kerean literati, Cui Zhiyuan s Chinese poetry;
新罗文学家崔致远的汉文诗
2) Chinese Collection of Poems
汉文诗集
1.
Study on the Chinese Collection of Poems of the Western Xia Dynasty was Dug up in Square Pagoda;
方塔出土西夏汉文诗集研究三题
3) Chinese poetry and prose
汉诗文
1.
The approach of exegetic reading of Chinese poetry and prose is a means developed by the Japanese in accepting Chinese classics and then writing poetry and prose in Chinese.
汉诗文训读法是一种双向处理汉诗文与和文 ,使二者相互训译转换的语言机制 ,是日本接受汉籍并进而创作汉诗文之津桥。
4) riben hanshiwen
日本汉诗文
6) the text strata theory
汉诗英译文本
1.
By means of demonstration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in regard to each stratum articulated in the text strata theory, the research aims at a model for translation criticism of the same type, on which the translation critic may base his criticizing operation.
本文旨在讨论在文本层次理论指导下进行汉诗英译文本翻译批评的相关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以文本层次理论为基础的翻译批评类型,文本层次理论应用于汉诗英译翻译评论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以及应用该理论进行翻译批评实践操作的基本角度和方法。
补充资料:《康熙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
中国档案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1984~1985年影印出版。套色精装,8册,共约300万字。按编年体例编排,共收辑清代康熙朝内外文武大臣及内务府臣仆的奏折3119件。因绝大部分奏折都有康熙帝的硃笔批示,故称硃批奏折。其中1049件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品,大都是第一次公布;另2070件是转录自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一书。
书内所辑奏折,起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迄于康熙六十一年。具奏人共137人,其中有大学士李光地、王棪、马齐、 张玉书等, 有部院大臣及地方督抚大员赵弘燮、宋荦、高士其、王鸿绪、年羹尧、张伯行、赖都、范时崇、杨琳、李树德等人,有内府臣仆曹寅、李煦、孙文成、曹颙、曹頫等人,尤以赵弘燮、李煦两人的奏折为最多。赵弘燮的奏折系统地奏报了自康熙四十五年三月初三日至六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直隶所属地区政治、农业、 河工乃至气象雨量及粮食价格方面的情况; 李煦、曹寅等人的奏折反映了康雍时代江南经济史、文化史、江南官场重大事件,也是研究康熙帝、曹家父子、李煦等人的历史和《红楼梦》社会历史背景、曹雪芹家世等的第一手史料。其他奏折有的涉及当时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形,有的涉及当时中外关系、国内民族关系等史实。如两广总督杨琳奏报了外国商船及外国传教士来华到粤的情形,康熙帝对此也有许多批示;川陕总督年羹尧及贵州巡抚陈诜等人的奏折,有大量关于川黔地区少数民族问题的内容;王鸿绪的告密小折及康熙帝的批示,则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以及官场腐败状况的生动记录。
书内所辑奏折,起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迄于康熙六十一年。具奏人共137人,其中有大学士李光地、王棪、马齐、 张玉书等, 有部院大臣及地方督抚大员赵弘燮、宋荦、高士其、王鸿绪、年羹尧、张伯行、赖都、范时崇、杨琳、李树德等人,有内府臣仆曹寅、李煦、孙文成、曹颙、曹頫等人,尤以赵弘燮、李煦两人的奏折为最多。赵弘燮的奏折系统地奏报了自康熙四十五年三月初三日至六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直隶所属地区政治、农业、 河工乃至气象雨量及粮食价格方面的情况; 李煦、曹寅等人的奏折反映了康雍时代江南经济史、文化史、江南官场重大事件,也是研究康熙帝、曹家父子、李煦等人的历史和《红楼梦》社会历史背景、曹雪芹家世等的第一手史料。其他奏折有的涉及当时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形,有的涉及当时中外关系、国内民族关系等史实。如两广总督杨琳奏报了外国商船及外国传教士来华到粤的情形,康熙帝对此也有许多批示;川陕总督年羹尧及贵州巡抚陈诜等人的奏折,有大量关于川黔地区少数民族问题的内容;王鸿绪的告密小折及康熙帝的批示,则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以及官场腐败状况的生动记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