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scendental rationalism
先验理性
1.
Directed under the transcendental rationalism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analytical reduction and rational reconstruction,Rousseau offered the social contract theory based on general will.
卢梭以先验理性主义为指导 ,运用分析还原与理智重建的方法 ,提出了以“公意”为基础的契约理论 ,体现了摧毁与重建的方法论思想。
2) empirical rationalism
先验理性思想
1.
Li Zehou transformed the empirical rationalism in Kant s philosophy with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regarding the ideas of the origin of humankind,and those of world-transforming activities.
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生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康德哲学中以人类主体为主题、为立足点与归宿点的主体性哲学融合起来建构的突出人类精神现象的美学思想;同时,李泽厚先生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起源的思想、关于现实地改造世界活动的思想改造了康德哲学中的先验理性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积淀说”。
3) Transcendental psychology
先验心理
4) apriority
[英][,eiprai'ɔriti] [美][,epraɪ'ɔrətɪ]
先验性
1.
Study on apriority of in-building rate based on buried rate
基于地震压埋率的在室率先验性研究
2.
Fate is the unity of apriority and posterior,irresistance and resitance.
对命运的思考是与对人的本质的思考相随而来的,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司之谜;命运是先验性、不可抗拒性和后验性、可抗拒性的统一;认识命运要坚持既唯物又辩证的原则,把握命运要有生活在现在的态度,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
3.
Thirdly,some studies have already demonstrateda tight connection between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monitoring,which arefrangibleness,apriority and non-automaticity,and many daily activities.
源检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记忆现象,它是一个生态效度极强的研究领域,因为:第一,源检测研究源自于记忆研究取向从科学化向生态化的转变;第二,源检测研究从直接范式走向间接范式是出于更好地模式现实生活中的源检测过程;第三,源检测的三大特征——脆弱性、监控性和先验性,与诸如无意识抄袭等许多生活现象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第四,源检测的机制分析将揭示构成源检测三大特征的内部机理,为指导生活实践提供更多的帮助。
5) empirical sensation
先验感性
1.
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Kant’s philosophy comes from pre-empirical sensation, which,however,gives up the sensation idea of 17th century philosophy system, and redefines the power on the subject,or the subject’s inner sensation plays very important role in knowledge acquisition.
文章认为,康德哲学是从先验感性开始的,但是这个先验感性抛弃了17世纪哲学中的感性内涵,赋予感性以美学的特征,即对于主体所具有的作用给予了重新认定,主体的内在感性对于知识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6) transcendental psychology
先验心理学
补充资料:先验的和超验的
西方的宗教或唯心主义哲学的一般术语。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就已使用过,I.康德第一次把这两个术语作了区分。在康德哲学中,这两个术语是不能相互替换的。所谓"先验的",在认识论中有先于经验的意思。康德用来表示在先天可能的范围内,关于认识方式的知识。康德所说"先验的",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知识:它不涉及对象,而只涉及我们认识对象的形式,并且在这种形式中也只限于先天可能的形式。康德借此企图说明,先天知识为什么是经验之所以可能的一般条件以及为什么只能限于经验的使用。这种理论知识的体系就是康德的先验哲学,即所谓观察先天知识的限界、本性与可能性的一门科学。
所谓"超验的",一般指思维或意识的一种活动性质,即超出经验世界的界限而进入超经验的领域。在康德的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超验的"是理性的辩证本性的表现。与知性不同,理性追求绝对的完整性,即无条件者,而经验的东西只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即有条件者。因此,理性所追求的无条件者就超出了经验的界限,它在经验世界中没有相应的对象。康德指出,理性这种对经验世界的超越是必然的,问题在于对这种理性的必然性要有批判的认识。康德认为理性超越经验界而必然形成的只是"理念",它们只具有规范性的意义,不存在于经验界,因而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物自体"。理性的理念有三种:"心灵",是主体的绝对统一;世界或宇宙,是客体的绝对统一;上帝,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康德认为,旧的形而上学正是对于理性自身超越作用的必然性没有批判的认识,因而陷入了"假相",即把"物自体"当作了可认识的对象,产生一系列谬误推理和二律背反。康德认为,知识是"内在的",不能超出主体可能的经验,理性的超越作用是必然的,但要予以批判的考察即规定它的正当地位。
所谓"超验的",一般指思维或意识的一种活动性质,即超出经验世界的界限而进入超经验的领域。在康德的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超验的"是理性的辩证本性的表现。与知性不同,理性追求绝对的完整性,即无条件者,而经验的东西只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即有条件者。因此,理性所追求的无条件者就超出了经验的界限,它在经验世界中没有相应的对象。康德指出,理性这种对经验世界的超越是必然的,问题在于对这种理性的必然性要有批判的认识。康德认为理性超越经验界而必然形成的只是"理念",它们只具有规范性的意义,不存在于经验界,因而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物自体"。理性的理念有三种:"心灵",是主体的绝对统一;世界或宇宙,是客体的绝对统一;上帝,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康德认为,旧的形而上学正是对于理性自身超越作用的必然性没有批判的认识,因而陷入了"假相",即把"物自体"当作了可认识的对象,产生一系列谬误推理和二律背反。康德认为,知识是"内在的",不能超出主体可能的经验,理性的超越作用是必然的,但要予以批判的考察即规定它的正当地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