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ujiahe culture
路家河文化
2) Shijiahe culture
石家河文化
1.
As major burial objects, pre-historical jade cicadas, mainly found from the bottom of urn coffin of the Shijiahe culture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range, are related to funeral ceremony and the concept of soul in the Han dynast.
作为汉代主要葬玉之一的琀蝉,在史前时期主要发现于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中,并且主要出土于瓮棺葬的底部,应该与某种丧葬仪式或灵魂观有关。
2.
After Chengbeixi Culture, Daxi Culture and Qujialing Culture, Shijiahe Culture arose as a new archaeological culture in the vast area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late Neolithic period.
石家河文化作为继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之后,新石器时代末期在长江中游广阔的地域内兴起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
3) Qujialing Culture-Shijiahe Culture
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1.
Through a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we believe that the documented area of Sanmiao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Qujialing Culture-Shijiahe Culture.
通过对传世文献的考察,我们知道三苗的活动范围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圈基本吻合。
4) Post-Shijiahe culture
后石家河文化
5) shijiahe culture period
石家河文化时期
6) late Shijiahe culture
石家河文化晚期
1.
Within an area of 175 square meters,it yielded one residency remain and two ash pits of the late Shijiahe culture.
2004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发掘面积175平方米,揭露了石家河文化晚期房址1处、灰坑2座,出土了陶鼎、碗、钵、杯、豆、盘、罐、瓮、缸、器盖、器座、纺轮、制陶拍、网坠、小鸟以及石斧、锛、镞等遗物。
补充资料:河文化
河文化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分布于山西省芮城县河村一带。1957年发现,1960~1980年由主持,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 5次发掘。河文化以大石片制作的砍斫器、石球和三棱大尖状器为特色。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晚于而早于丁村文化(见),在文化发展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
地层与年代 河遗址由11个地点组成,它们分布在中条山西南麓的黄河左岸,南北伸延13.5公里。河一带冲沟发育,地层出露好,文化遗物埋藏在中更新世红色土及其以下的砂砾层或泥灰岩之中。共生的动物化石中,不但有肿骨大角鹿、扁角鹿、德氏水牛、三门马等华北中更新世的典型种属,还有第三纪残留下来的三趾马和师氏剑齿象。这表明,河文化所处的时代比北京人文化早,而与公王岭的蓝田人遗址同时或稍晚。
文化遗物 河文化以石制品为代表,共发现石核、石片和138件。除少数几件采用脉石英外,其余均以石英岩砾石为原料。石核有用锤击法产生的和碰砧法产生的两种。但从石片来看,当时打片还使用了投击法。用锤击法打制石片,多以砾石平面为台面,而特意打制出台面或利用石片疤相交脊棱为打击点的比较少。石核上常常保留大部分砾石面,石片疤一般宽大于长,说明石核的利用率很低。用碰砧法和投击法产生的石片宽而厚,形状多不规整,河文化的一些砍斫器和三棱大尖状器就是用这类石片加工成的。
石器数量不多,约占石制品总数的13.8%,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 小尖状器和石球5种。砍斫器数量较多,有“单面刃”和“两面刃”两种,加工比较粗糙,由于长期使用和反复修整,刃部片疤重叠。三棱大尖状器虽仅发现一件,但却是河文化中富有特色的一种工具。石球共3件,呈多面体,具有早期石球的一般特征。刮削器和小尖状器则为华北旧石器时代诸文化中所习见。此外,和石制品一起,还发现了一小块烧骨。河文化有别于以多种类型小型石器为特征的北京人文化、周口店第15地点文化,而接近于以大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等为特色的西侯度、蓝田和丁村文化。它是华北旧石器两大传统之一的“河 -丁村系”的重要代表(见)。
[河文化的石球和小尖状器]河文化的石球和小尖状器" class=image>
[河文化的三棱大尖状器]河文化的三棱大尖状器" class=image>
自然环境 与河文化共存的动物化石中,象、野猪等动物的存在,表明当时河一带有茂密的森林;鹿、马等食草动物的存在,说明附近还有开阔的草地;而从软体动物“对丽蚌”、水牛等判断,附近亦有湖泊、沼泽和河流。水牛和象是喜欢温暖和湿润的,而披毛犀是喜欢干燥和凉爽的,它们的同时存在,说明当时基本上属于温带气候,与现在的华中区接近。河文化的主人生活在这种自然环境中,使用挖掘工具三棱大尖状器和投掷武器石球,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经济生活。
参考书目
贾兰坡、王择义、王建:《河》科学出版社,1962。
王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