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新法西斯主义
1)  New Fascism
新法西斯主义
1.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ew Fascism and New Populism in Europe;
欧洲新法西斯主义与新平民主义比较研究
2)  Fascism [英]['fæʃɪzəm]  [美]['fæ'ʃɪzəm]
法西斯主义
1.
Fascism in the Western Marxist View;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法西斯主义”
2.
The Fight for China s Two Futures in the 1930s and 1940s and the CPC s Criticism on Chinese Fascism;
三、四十年代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法西斯主义的批判
3.
Fascism is Analysed in Chinese Difficult Position and Cause;
法西斯主义在中国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3)  technofascism
技术法西斯主义
1.
In his theory of"Ecology as Politics",Andre Gorz,a France philosophier,based on the case of the nuclear technolgogy development in France,analyses the status and effects of technofascism in 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the capitalist nations;points out the cause,manifestation and consequence of technofascism;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chnobureaucracy and technofascism.
法国哲学家安德瑞·高兹在他的"政治生态学"理论中,以法国核技术发展为案例,分析了"技术法西斯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成因、表现和后果;探讨了"技术官僚主义"与"技术法西斯主义"的关系;研究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问题和技术异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技术发展模式和技术选择的生态学原则。
4)  fascist psychology
"法西斯主义"心理
5)  Nazi militarism
法西斯军国主义
1.
She was once dismissed from her public post after the war for 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war system of Nazi militarism in the war period.
但是曾因战争期间参加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战时体制,战后一度被解除公职。
6)  the fascism thought
法西斯主义思想
1.
But because of these theories and assertions had certain likeness with the fascism thoughts that in existence at that time , and on the other side these theories and assertions had been partia.
由于这些理论与主张与当时的法西斯主义思想有一定的相似性,甚至还有偏激的一面,因此,“战国策”派一直以来是处于被批判与否定的地位,甚至被界定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思想”。
补充资料:新托马斯主义法学派
      以继承和发展中世纪神学家、经院主义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法律思想为特征的现代资产阶级法学派别,又称新经院主义法学派。1879年罗马天主教教皇利奥十三世(1810~1903)宣称阿奎那的学说是罗马教廷的最高思想权威。新托马斯主义法学也就是梵蒂冈的法律思想。该派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自然法,因此它在法学著作中也往往被列入广义的新自然法学派。
  
  20世纪初新托马斯主义法学派主要代表是瑞士法学家V.卡特赖恩(1845~1931)。象老托马斯主义者一样,他将自然法解释为极少几条最一般的准则,认为人类义务的最高原则是对上帝、对同胞和自己,都应遵守使自己适合作为一个理性存在的秩序;自然法的原则,就是"公平待人";违反自然法的实在法是无效的;私有财产制是合乎人性的,神圣不可侵犯的。
  
  20世纪中叶新托马斯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法国哲学家J.马里丹(1882~1973)、德国法学家H.罗门(1897~
  )、比利时法学家J.达班(1889~?)、法国法学家M.维莱等。他们虽然仍将法的本质最终归结为上帝的意志,但他们的学说不仅不同于老托马斯主义法学,而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新托马斯主义法学也有很大不同。为了适应战后西方世界的条件,他们将神学法律思想与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人权、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等结合起来。马里丹基本上根据阿奎那的学说,将法划分为永恒法(上帝法)、自然法和实在法;万民法或国际法则介乎自然法和实在法之间。认为自然法是人权的哲学基础。从本体论说,自然法是依靠人的本性,有关人的行动的理想秩序;从认识论说,自然法并不是通过理性或概念判断得来的知识,而是通过人类本性倾向而得来的知识。罗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自然法只包括行善避恶和公平待人两项准则。达班把神学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概念结合起来。他强调实在法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但又认为自然法支配实在法,即实在法虽然可能补弃或限制自然法,但不能违反自然法,不道德的法律应当受到谴责。
  
  在西方法学著作中,往往将团体法学派(Institu-tional theory of law)列为新托马斯主义法学的支派。该派主要代表是法国公法学家M.奥里乌(1856~1929)和G.勒纳尔(1876~1944)等人。奥里乌主张多元论政治学说,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团体,如家庭、教会、工会、企业主组织等,都是社会有机体,是道德和法律人格化的体现。勒纳尔进一步将奥里乌的学说与新托马斯主义的自然法学说以及罗马教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所提倡的组合国家(corporate state)联系起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