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tal expectation
心理期盼
1.
The author expounds Ma-Zu belief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following: ancient ideal that amassing good makes moral integrity and gods will know aboutit; instinct of human nature that is afraid of the natures power and eager to combat again it and win it over; mental expectation that the life is short and variable and so people pray for happiness and good health.
文章试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的古老理念;畏惧自然的神威,渴望战而胜之的人性本能;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祈求幸福安康的心理期盼等角度解读妈祖信仰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
2) expectation
[英][,ekspek'teɪʃn] [美]['ɛkspɛk'teʃən]
期盼
1.
The elegant female images full of passion in Huajianji embody the male s expectation of ideal and also represent the male s poetic expressions to the female.
《花间集》中美艳而多情的女性形象的描绘体现了男性理想的期盼,实际上是男性词人对女性心理期待的诗意化表达。
2.
This article is to disclose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s from tolerance to expectation then to indignance of peasants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ang.
基于对中唐悯农诗文本的分析,揭示出中唐农民从坚忍到期盼直至反抗的整个心理流程,以弥补正史之不足,并展现出中唐下层人民沉重的心灵世界。
3) psychological expectant incline
心理企盼倾向
1.
It is connection with questioner s psychological expectant incline and some social backgrounds, and other factors whether the reiterative brings forth misbehavior pragmatic effect.
它是否产生不礼貌的语用效果与问话人的心理企盼倾向有密切关系 ,也与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有关。
4) expection of university
大学期盼
5) positive expect
正面期盼
6) look forward to
盼望;期待
补充资料:《儿童心理之研究》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著。商务印书馆1925年作为"大学丛书"分上下两卷出版。全书共24章,其中部分章节在出版前曾作为专文在杂志上发表过。本书于1930、1933、1947年多次再版,1983年收入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收入时删去了原书中的"道德问题"和"研究3岁以内儿童之方法"两章。
作者从1920年开始,主要以自己的孩子为对象,尤以出生到3岁时的心理发展为重点,进行了持续多年的观察实验研究。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书中论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的一般程序,儿童身体(主要是感觉器官)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模仿与拟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直接相关的器具──玩具,儿童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好奇心、惧怕、哭,儿童的学习、言语、美感、绘画、思想的心理特征,不同性别儿童的心理差异,特殊儿童(主要是耳聋和口吃儿童)的心理缺陷及矫治,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历史等。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系统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时期的照片及图表。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此外,儿童期对社会和家庭也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来说,儿童期是接收文化的时期,文化的传递很大程度上是靠儿童期的功用;对家庭来说,儿童的重要地位在于巩固家庭的团结力,增进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家庭成员间的同情心、牺牲精神等均可因此得到格外的发展和培养。
作者是中国最早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者之一,该书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出版之后,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对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著名学者曾给予高度评价。
作者从1920年开始,主要以自己的孩子为对象,尤以出生到3岁时的心理发展为重点,进行了持续多年的观察实验研究。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书中论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的一般程序,儿童身体(主要是感觉器官)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模仿与拟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直接相关的器具──玩具,儿童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好奇心、惧怕、哭,儿童的学习、言语、美感、绘画、思想的心理特征,不同性别儿童的心理差异,特殊儿童(主要是耳聋和口吃儿童)的心理缺陷及矫治,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历史等。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系统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时期的照片及图表。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此外,儿童期对社会和家庭也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来说,儿童期是接收文化的时期,文化的传递很大程度上是靠儿童期的功用;对家庭来说,儿童的重要地位在于巩固家庭的团结力,增进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家庭成员间的同情心、牺牲精神等均可因此得到格外的发展和培养。
作者是中国最早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者之一,该书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出版之后,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对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著名学者曾给予高度评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