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The Bamboo Annals
《竹书纪年》
1.
The compiling and editing of the modern text of The Bamboo Annals;
今本《竹书纪年》纂辑考
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ronicle Division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the Bamboo Annals and the Report of the Xia-Shang-Zhou Dynasties Division Project;
《竹书纪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王年的比较研究
4) Japan Syoki
日本书纪
1.
On Characteristics of Mid-ancient Chinese Mid-century Consonants via Manyokana ——The Analysis of the On kana in Japan Syoki;
从万叶假名看汉语中古音声母——以《日本书纪》音假名为例
5) Zhushutang's handwritten copy
竹书堂抄本
6) Qing Yongzheng Si Nian Neifu tonghuozi yinben Gujin Tushu Jicheng
清雍正四年内府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
补充资料:《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 中国战国时魏国史书。原无名题,后世以所记史事属于编年体,称为《纪年》,又以原书为竹简,也称为《竹书》,一般称为《竹书纪年》。晋太康二年(281),一说咸宁五年(279)或太康元年,汲县(今河南卫辉市西南)人发现了一批写在竹简上的古书。盗墓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后来官府前往,又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竹书纪年》是其中较完整的一种。竹简长度为古尺二尺四寸,以墨书写(或作漆书,亦即墨书),每简40字。《竹书纪年》凡13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今王二十年为止。晋中书监荀勖认为今王是魏襄王,古墓即魏 襄王之墓。由于竹简散乱,以及战国文字于时即已不能尽识,《竹书纪年》的整理仍存在争论和问题。晋惠帝时秘书丞卫恒又从事考正。因此,《竹书纪年》当时有初释本和考正本两种,也可称为荀和本和卫束本。一般通行荀和本。《竹书纪年》有不少地方与传统记载大异,比较接近史实,有的还与甲骨文、金文符合。《纪年》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中国史学史上也是一部重要著作。古墓不在魏都大梁而在汲县,不应是魏襄王或魏安盝王的坟墓,出土古书有《易》、《国语》、《琐语》、《纪年》等,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可能是魏国贵族的坟墓。《纪年》作者当是魏襄王时的史官。《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中期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王纪年记事,一般称为今本。清钱大昕等指其为明人伪书。清代以来,据今本研究《竹书纪年》的人很多。嘉庆间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开始辑录晋以后类书古注所引的佚文,加以考证,称为“古本”。此后,王国维在朱书的基础上辑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又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重新辑录为《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又有新的考证和补充,并将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收入,是较为完备的版本。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