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道德认知内容
1)  content of moral cognition
道德认知内容
2)  moral cognition
道德认知
1.
Researches on Moral Cognition for Lying of Chinese;
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
2.
A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Developmental Level of Moral Cognition and Forgiveness in Preteens and Teenagers;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3.
Domain Theory is about moral cognition, which indicates distinctions among individuals’ social judgments in moral, conventional and individual domains, also emphasiz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ixed-domain situations.
领域理论源于对道德认知的思考,将个体的社会知识分为道德、常规和个人三个领域,强调个体在领域认同标准和领域混合事件推理上的差异。
3)  moral recognition
道德认知
1.
Influenc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urse on moral recognition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P.E.schools;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对体育院校大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
4)  moral awareness
道德认知
1.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cultural psychology,on the great education venue of campus culture,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ystem is accompanied by the procession of "know" to "OK",the moral awareness of life.
基于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校园文化这个大的教育场内,大学生道德心理体系的建构也伴随着由"知"到"行"的过程,道德认知生活化、道德情感现实化、道德意志体系化以及道德行为日常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途径。
2.
The findings made by different schools of the study of moral development show that moral awareness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moral behavior.
本文试图从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入手,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逻辑关系作为理论起点,在对道德发展各学派研究成果的比较中,推导出道德认知不能必然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的原因进行论述。
5)  Cognitive contents
认知内容
6)  On Moral Cognition
论道德认知
补充资料: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Piaget's moral-cognitive developmental stage theory of children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P iag-et,5 mora]一eognitive develoPmental stagetheory of children)皮亚杰主要从认知发展的过程和结构来研究儿童品德的发展。他认为,认知发展是品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品德的发展依赖于儿童思维的发展他在大量的临床研究的基础仁,把儿童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l)自我中心阶段(约2一5岁)。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皮亚杰在观察儿童打弹子游戏时发现,儿童对待游戏规则的态度中有一个矛盾现象,儿童虽然在模仿游戏规则,但他们总是自己玩着自己的游戏,不顾规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皮亚杰认为,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儿童跟成人或同伴间还没有相互合作的关系,还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别开来,把外界看做是自身的延伸,按照自己的想像去理解外界事物。所以,规则对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还不能把规则当做一种有义务去遵守的东西。皮亚杰把这种二重性,定名为“自我中心主义”(2)权威阶段(约6一8岁)。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生活几乎完全以服从外在权威为特征。他们绝对遵从年龄较大的、更成熟的或者被认为居于权威地位的人。每个儿童都是按照违犯还是遵从权威的规定去判断是非的,服从、听话就是好的,不服从、不听话就是坏的。他们还把人们为了一定目的而规定的准则,看成与固定的、不一盯改变的自然法则是一样的,把因违犯道德准则而受罚跟因违反自然法则而遭殃混淆起来。这种以服从自然力量为特征的道德判断模式,本质上也是服从权威的一种形式。(3)相互对等阶段(约8一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己不把准则看成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而看做是同伴间为了保证共同利益而共同约定的。他们的道德判断不再以单方面的服从权威为特征,而是以相互尊重共同约定的准则为特征。皮亚杰认为,同伴间的相互尊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社会平等。儿童本来认为好坏的标准取决于服从或不服从,而现在则产生了一个新的标准,那就是公平或不公平。同伴间对等关系的出现是自律的道德品质萌芽的标志。(4)公道阶段(约11一12岁)。这一阶段是从对等的道德观念脱胎而来的。皮亚杰认为,从同伴间的对等关系转变到公道阶段,利他主义是个关键因素。当对等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角度考虑时,就会产生公道的观念,它反映了一种关心与同情人的道德关系。皮亚杰的上述关于品德发展的阶段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其中贯穿着四个基本观点,即:(l)从单纯的规则到具有真正意义的准则。(2)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3)从约束的道德品质到合作的道德品质。(4)从他律到自律。 (戚立夫撰匪亘国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