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ntext strategy
上下文法
2) context model
上下文法模型
1.
Wavelet threshold denoising via non-Gaussian distribution and context model;
基于非高斯分布和上下文法模型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3) Up and Down
上下
4) up/down
上/下
1.
The "up/down" metaphors,often found in our daily life,have developed richly metaphorical meanings in their spatial senses.
由“上/下(up/down)”域产生的隐喻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位隐喻,它以“上/下(up/down)”的空间意义为核心拓展出一系列丰富的隐喻意义。
5) Shang/Xia
上/下
1.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hang/xia” can be used not only as nouns but also as verbs.
“上/下”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语,其意义繁多、用法复杂。
6) Shang-xia(上下)
“上下”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中国文法革新论丛》
汉语语法讨论集,是1938~1943年间开展的文法革新问题讨论成果的汇编。 主要作者有陈望道、 方光焘(1898~1964)、傅东华(1893~1971)、张世禄(1902~ )等。上海学艺出版社编成《中国文法革新讨论集》,1940年出版;陈望道改编成《中国文法革新论丛》,1943年重庆文聿出版社出版;1958年《中国语文》杂志社重编,中华书局出版。这本集子的作者大多主张根据中国文法事实,借镜外来新知,参照前人成说,以科学的方法、谨严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反对《马氏文通》以来一些语法著作在不同程度上机械模仿外国的倾向。讨论的范围相当广泛,概括起来有5个方面的问题:①怎样建立中国文法新体系;②怎样探索中国文法研究的新方法;③文言和白话文法要不要分开研究;④文法学和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的关系;⑤对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的评论。 关于词类问题,陈望道提出"功能说",主张依据词在组织中活动的能力来划分词类; 方光焘提出"广义形态说",认为应从词与词的相互关系、词与词的结合上来划分词类。他们都反对传统语法单凭意义划分词类的观点。在体制上否定了分部依附于析句、析句依附于分部的"一线制",肯定了以析句合其纵、以分部连其横的"双轴制"。这次讨论,为摆脱机械模仿作了宣传,所取得的成果,在以后的汉语语法研究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