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刘恕
1)  Liu Shu
刘恕
2)  The Study of Liu Shu and His Historical Science
刘恕及其史学研究
3)  forgiveness [英][fə'ɡɪvnəs]  [美][fɚ'gɪvnəs]
1.
Based on Benevolence,the norms of "ceremony","loyalty","forgiveness" ect.
从这一内涵向外又推延出了"礼"、"忠"、"恕"等具有层次性和统一性的外在道德规范和要求。
4)  forbearance [英][fɔ:'beərəns]  [美][fɔr'bɛrəns]
1.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al explanation on the "humanity,honesty,forbearance,mean,courtesy" is based on the culture of harmony from Confucianism.
中国传统伦理对"仁、诚、恕、中庸与礼"的诠释,是建立在儒学"和"文化思想基础上的,把握传统"和"文化的特征,明确其对中国当代"和谐"环境建构的思想与文化心理准备,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2.
The paper views that "respect" and "forbearance" to which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
借章学诚提出的文德说来探讨复杂的人、文二者关系,从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对人、文关系的迷惑提供一定的视角,认为:作者、读者临文时的态度达到“敬”与“恕”是现代语境下人、文关系统一的关键性因素。
5)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忠恕
1.
Definition of the Confucian Idea of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A Discussion with Mr.Feng Hao-fei;
也谈忠恕思想的界说——与冯浩菲先生商榷
2.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in China,for its own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nfucianism and one way or another compromise and harmony,for the Yungang Grottoes 9,10,althoug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ves are Buddhist,but still came to the sparks of the Confucian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thought.
佛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与儒学这样或那样地妥协、融和,云冈石窟的第9、10窟虽然表现的是佛教内容,但仍闪现出儒家"忠恕"思想的火花。
6)  loyalty and forbearance
忠恕
1.
Confucius once said in The Analects that his doctrine is "The Duct rifle of the Mean" which is both regularity itself and the core of his thought "Loyalty and forbearance" is the actualization of this Confucian Doctrine.
忠恕正是中庸之道的具体表现。
补充资料:刘铭恕

敦煌学专家刘铭恕教授

刘铭恕(1911.10-2000),男,河南淮滨人,教授,著名的敦煌学专家。1911年10月生。1933年北平中国大学国文系毕业,1935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61年调入郑州大学。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史部目录学、古籍选读等课程的教学和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佛教史、敦煌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有《关于沂南画像》、《试说近年出土的两组珠子》、《泉州丰石刻三跋》、《斯坦因劫经录》、《元代的几项科技交流》、《敦煌遗书丛识》、《隋唐时代的僧佣和门僧制》、《有感于开封犹太四碑文变迁》、《丝路掇琐》、《龙门石窟三题》、《关于古代石窟二、三问题》、《现代汉语中的蒙古语——巴式》、《宋代科技杂论》等论著。1986年被评为教授,1988年退休。2000年因病去世。

1957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得到了部分英藏敦煌汉文文书(s.1-6980)的缩微胶卷,刘铭恕先生遂用几个月时间为之编目,其成果即是《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斯坦因劫经录》〔13〕(以下简称《刘目》)。

这部目录依胶卷流水号(即斯坦因编号)排列款目,刘先生为其中许多卷子作了学术价值很高的提要式的说明,共使用了三种说明方式:a.题记,即照录卷尾抄写人、校勘人、施舍人等所书的题记;b.本文,凡简短的重要文书均迻写出来,供读者参考使用; c.说明,凡需要解释或需要用其他文献证明考证才能反映该卷特征的地方,都作了必要的说明,有的还引用了相关的参考资料,或提出了编者独到的见解,对读者极有帮助。

刘铭恕先生编目期间并不了解翟林奈的工作情况,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出版时中国学者已能看到《翟目》(自1919年起,负责保管敦煌汉文文献的翟林奈(lionel giles,1875-1958,过去多译作翟理斯、小翟理斯,1936-1940年曾任英国博物馆东方印本与写本部主任)即开始编制《英国博物馆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9〕(以下简称《翟目》),历时38年,至1957年终获出版。),故《总目索引》于附录中译介了《翟目》的分类总目、笔画索引,及斯坦因编号与《翟目》款目编号对照表。另外,《总目索引》后附的文书名索引也收入了《刘目》著录的题名。

与《翟目》相较,《刘目》的体式结构更符合中国学者的使用习惯,包容的学术信息也更加丰富。刘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学术根基远比翟林奈深厚,所作考证研究深入正确,在四部书和一些世俗文书的考订上贡献尤其多,其提要中的许多内容对后来学者都有提示甚或指导意义。不过,《翟目》也有优长:《翟目》收录的文书比《刘目》多出了19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刻本,这是看不到这部分文书原件与缩微胶卷的刘先生做不到的;翟林奈据原卷编目,条件优越,故著录出了一些在缩微胶卷上看不到或看不清的内容;《翟目》按类编排,又配有索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翟目》区分出了梵文、藏文、粟特文、回鹘文和于阗文文书,而《刘目》则以“西域文书”笼统指称这些文书;翟林奈查证出了不少无经名而有品名的佛经,刘先生却受时间限制没能做这项工作。

——摘自《英藏敦煌汉文文献目录述要》作者:杨宝玉

《敦煌文献论集——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