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作家红学
1)  writers researchi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作家红学
2)  Neo-Red Researchers
新红学家
3)  literature [英]['lɪtrətʃə(r)]  [美]['lɪtərətʃɚ]
作家文学
1.
Analysis on the literatures of Minority Writer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试析我国20世纪初的少数民族作家文学
2.
Han and Jin periods are not only the formative stages of Literature, but also the transitional and prosperous day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汉晋时期是中国作家文学的形成阶段,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转折期和兴盛期。
4)  autheur-scholar
作家学者
1.
That is the criticism of an “autheur-scholar”, who isan author as well as a scholar.
论文认为,在这三者之外,还存在着“第四种批评”,也就是兼具作家、学者双重身份的作家学者批评。
5)  science writer
科学作家
6)  new literature writers
新文学作家
1.
During the period of May 4th Movement,many new literature writers were devoted to the creation of new poetry.
“五四”时期,大量的新文学作家投身于新诗创作,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古诗词发展到近代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情感表达的需要,近代文人开始对古诗词进行改革,但都不成功,最后新文学作家全盘否定古诗词,用白话新诗取代古诗词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要样式。
2.
4,many new literature writers devot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new poetry,On the surface,the old poetry writing was not modern,but it is a modern thing: firstly,the the old poetry writing has its modern quality,its content has the same quality as the new poetry;secondly,the old poetry writing is a modern thing from which the new poetry writing gains enlightenment.
五四新文学作家中不少人在五四落潮以后重新进行古诗词创作,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现代性,甚至有复古的嫌疑,而事实上,新文学作家重新开始创作古诗词是一个现代性事件:一从现代古诗词自身来说,它们已经具有了现代新质,其内容和五四时期的新诗内容的现代新质具有共同性。
3.
The Symbol of Depression had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ew literature writers with its plentiful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新文学作家主要从“苦闷”主题的书写、现代意识的吸纳、象征主义的运用三个方面吸纳了该书的核心观点并把它内化到自己的创作中,从而使他们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代品格。
补充资料:红学
红学

    关于小说《红楼梦》的学问。 
    沿革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清代晚期(据李放《八旗画录》载)。但当时仅是文人口中的谐谑语言,并非专指一 门学问。到了20世纪20年代,俞平伯在其所著《红楼梦辨》中正式将红学界定为一门学问。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而言,红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即早期红学、旧红学、新红学和当代红学。
    早期红学 主要是对《红楼梦》进行评点、赞咏等。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的评论者的别号,其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既是《红楼梦》的早期传抄版本,又是红学的最初源头。与脂砚斋同时评批《红楼梦》的还有曹雪芹的亲友畸笏叟、梅溪、棠材、立松轩、松斋等,后来人们将他们在小说手稿或抄本上面的批语称作脂批(或脂评)。曹雪芹去世后,又出现过一批评点家,代表人物有王希廉、姚燮、张新之、诸联、涂瀛等,后人称他们为评点派。评点派在对《红楼梦》的艺术分析、美学评价和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的辨别上有一定贡献。
    旧红学 主要指索隐派红学。它不是对《红楼梦》作文学批评,而是对小说的人物和故事进行政治的或人事的索“隐”,求索其中隐藏的所谓“真事”。如道光年间的孙桐生即认为贾宝玉是明珠之子纳兰容若,贾雨村是高江玕。戊戌变法时期,改革派人物把《红楼梦》界定为“政治小说”,索隐派于是大兴。代表人物有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等。他们认定《红楼梦》是一部种族主义作品,其主要有3说:即纳兰成德(容若)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和康熙朝政治状态说。蔡元培所作《石头记索隐》集中表现了索隐派的观点。
    新红学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用新方法对《红楼梦》所作的研究。代表人物为胡適、俞平伯。胡适运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搜集有关作者家世和小说背景的大量材料,由此明确肯定了小说作者是曹雪芹,查证了江宁织造府曹家与小说中人物、内容的相似之处,又据脂评线索提出前八十回为原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俞平伯则将考证方法进一步运用到文学研究当中。二人都坚持认为小说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新红学使《红楼梦》研究回到文学范畴,并对小说的作者和内容加以考证研究,得出了有根据的结论。
    当代红学 1954年批驳新红学派代表人物和他们在研究中沿袭的实证主义方法开始了当代红学的研究。代表人物有李希凡、蓝翎。用文艺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红楼梦》是初衷,后来发展为政治运动则已不属于红学。50年代后期,何其芳的《论红楼梦》和蒋和森的《红楼梦论稿》在红学研究中有较大影响;60年代后期~70年代持续出现了“评红运动”,但成果不多;到了80年代,红学研究出现了色彩纷呈的局面。由于改革开放,观念更新,使研究工作开拓了新领域。
    基本内容 就历史和现实研究状况看,红学主要包括小说批评学和曹学两大基本内容。
    小说批评学 围绕小说《红楼梦》本身所作的研究。这是红学最主要的内容。《红楼梦》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对小说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典型人物的研究分析应放在首要位置上。50年代,人们侧重于对小说中人物特别是贾宝玉的研究,对这一形象的意义,出现了市民说、传统说和农民说。农民说因过于牵强无多大影响;而市民说和传统说却使红学家分成两大阵营,从50年代至80年代争论了近30年。8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思维的拓展,研究家们开始从文学、美学的广阔领域对《红楼梦》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如贾宝玉性格、《红楼梦》的结构学、小说视角、人物形象类型等,都有许多新的创意。进入90年代后,人们开始从更广更宽的文化角度对《红楼梦》作更客观全面的研究,把它放在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已初步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曹学 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研究。人们常称的红学考证或考证派红学,大多在曹学范围中。曹学一般包括曹雪芹的身世、祖籍、生平、创作、家庭背景、文物等的研究,这些都是历史故实,须有翔实的资料和实物加以甄别论证。红学中争论最多的问题实际上是有关曹学的问题,如曹雪芹的卒年历来有壬午说、癸未说和甲申说;曹雪芹的祖籍有辽阳说、丰润说;曹雪芹的葬处有张家湾说、香山说。曹学始自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胡适,继之有周汝昌,今则有冯其庸。冯其庸搜集考查了大量文史资料,有《曹雪芹家世新考》等多种著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