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政事堂
1)  Zhengshitang
政事堂
1.
On the Transfer of Zhengshitang and Domination of Zhongshuling in Tang Dynasty;
论唐代政事堂的迁址与中书令的独尊
2)  consular tribunals
领事公堂
3)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军事学堂
4)  ecclesiarch [英][i'kli:ziɑ:k]  [美][ɪ'klizɪ,ɑrk]
教堂司事
5)  Classroom Incident
课堂事件
6)  Political classroom
政治课堂
1.
A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al Classroom Ecolog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 Course Reform;
新课程背景下优化中学政治课堂生态的研究
补充资料:政事堂
政事堂

    中国唐宋时期宰相议事的地方。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是当然宰相。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宰相。唐中宗即位后,移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但其后仍有称为中书政事堂或中书都堂。后晋时,又曾改名为政事厅。
   政事堂后分列五房: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理众事,供职者称为堂后官都是吏员,地位极为重要。
   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中书和尚书三省的大部或主要职权,是最高行政机构。政事堂下设舍人院,有知制诰或直舍人院,负责撰拟诏旨。还设孔目、吏、户、兵礼和刑等五房,分曹处理事务。元丰改制,中书所辖职事,分属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宰相、执政的议事办公处,仍设在原政事堂正厅,改称三省都堂,通常只称为都堂。此后宰、执的办公处设于尚书省的都堂,有时也称之为中书或政事堂。
   元、明、清时,不再设政事堂。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于1914年5月3日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以国务总理为国务卿,从而废除责任内阁制,使政事堂成为总统府的办事机构。1916年5月8日,袁世凯又改政事堂为国务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