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洽川生态风景区
1)  Hechuan eco scenic spot
洽川生态风景区
1.
The Hechuan eco scenic spot in Shaanxi province, including wetland ecological tour, hot spring healthy caring, local farm home and landscape of farmland and natural sight, has produced a large amount of multiple tourism benefits,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after being set up.
洽川生态风景区集湿地旅游、温泉疗养、乡村农舍和田园观光为一体 ,建成后旅游综合效益可观 ,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第三产业发展 ,但随着旅游人数增加 ,温泉拥挤问题、湿地破坏现象越来越突出。
2)  Hechuan Scenery District
洽川风景名胜区
1.
A Survey: Touris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Hechuan Scenery District;
洽川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3)  ecological prtoection of scenic spots
风景区生态保护
4)  ecology of scenic area
景区生态
5)  ecological scenic spot
生态景区
1.
Discussion on regulation river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of Xiao river ecological scenic spot in Jinzhong
浅谈晋中市潇河生态景区治河生态设计理念
6)  Yellow Cow Cliff tourism scenic region
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
1.
Taking Yellow Cow Cliff tourism scenic region in Three Gorge Yangtze River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s use fuzzy mathematic method, carry out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 evaluation.
本文从影响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不同旅游者感观的差异性出发 ,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以长江三峡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为例 ,进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补充资料:川底下村风景区

在北京古老的土地上,有一座风貌古朴幽静、个性鲜明的古老山村。它就是静静隐置于京西深山峡谷之中的"古村文化明珠"川底下村。

川底下古山村历经时代变迁与沧桑。今日虽已失去昔日的辉煌,但那亲切近人、充满自然气韵和浓郁生活气息的山村环境,依然那么动人。

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村风貌、厚拙朴实的山地四合院建筑艺术、浓厚的乡土文化积淀和诱人的田园风光,无不令人陶醉!惊叹! 川底下古山村是北京古都珍贵的历史文化村落,它的发掘为京城增添了乡土文化的风采,特别是古村独有的山地四合院与京城的胡同四合院相映生辉,使京城民居文化更加绚丽多彩。从全国看,川底下古村也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古村文化经典,它具有历史文物和建筑、美术、社会学等多学科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川底下古山村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部的深山峡谷中,属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该村距北京市区90km,距门头沟区65km。位于109国道北沟村口6km处,交通便捷。 在明、清时代,该村所在地为京西贯穿斋堂地区西部东西大动脉最重要的古驿道,它是京城连接边关的军事通道,又是通往河北、内蒙一带的交通要道。古村位于古驿道距离斋堂川(现斋堂)西6km的山坡地段。海拔650m,属太行山脉,清水河流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斋堂站累年平均温度为10.1℃,年降水量约为473mm,土壤为山地淋溶褐土,含沙砾多,土层也因地势陡缓而薄厚不同。在该村5.33km2的村域中,四面群山环抱,山脉起伏蜿蜒,气势壮观,山形奇异优美。村内有山泉,有充足的日照,良好的自然植被和适宜耕作的土壤。是一处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耕作和居住的建村基地,为川底下古山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川底下古山村位于京西明代"爨里安口"险隘谷下方,故因"爨里安口"而得名。于1958年简化地名用改"爨"为"川"。相传该村祖先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随山西向北京移民之举由山西迁移至此(京西一带绝大部分村落均有此说法),建立了这座韩氏家族聚居之地。该村全都姓韩,据村里"祖先堂"记载:该村为第一世族韩甫金后裔中的一支,并记有该村韩门二十代辈分。排列辈分为"福、景、自、守、玉、有、明、(奉)、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二十辈,雍正年间前后为"玉"字辈,现村中70岁左右的老人基本都是"晓"字辈,现已传到"茂"字辈。

如按30年一代人推算,该村已有近500年历史。根据村内大庙"画碑"记载,大庙开工及建造完工时间和三十位捐银的姓名辈份推测,大庙建于"康熙岁次年间乙末七月(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捐银人为第七代"奉"(明)字辈。由此可见康熙五十四年此村已具有三十几户的规模,继续发展达到70余座四合院的规模。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川底下古山村曾为京西古驿道上一处繁荣的商品交易的客栈,它促进了古山村对外交流与发展,并为村落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村落环境与70余座灵巧精良的四合院建筑正是古山村经济发达的象征。在抗日战争时期,该村于1942年曾遭日军进村烧杀。烧毁房屋228间,至今残存的废墟正是历史的见证。

解放后,随国家修建风沙线铁路和109国道后,由于铁路、公路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运输力,使川底下古山村失去了古驿道商品交易及客栈的地位,从商旅必经之地转为发展农业生产为主的小山村。经历了新中国农业发展从土改到改革开放各时期的发展里程,村内至今仍保存着各个时期的标语,成为历史的遗存。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城镇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要,处于深山封闭贫困的川底下古山村有大量青年人离村去外求职,并在城镇安家。目前村内仅有14户,30余人。虽然,如今的川底下古山村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因经济的衰退,无力建新房的特殊情况,却保留下古村原始的风貌和融于自然的田园环境,保留了一处具有珍贵历史文物价值的古山村。它又将成为京西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人文资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