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革命话语
1.
After the "turning left" of Ding Ling s thoughts and writings,her female discourse position has not been stopped by her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position,and it has still been continued in Sun over Sangan River.
丁玲的思想和创作“向左转”后,她曾有的女性话语立场并未被革命话语立场所遮断,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仍有延续,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这时的女性话语已不同于“莎菲时期”的女性话语,它以潜在的、变形的方式存在;丁玲塑造李子俊女人形象的过程就是在女性话语与革命话语之间摇摆的过程,两种话语交错出现使得李子俊女人形象更真实传神;丁玲此时的女性话语立场虽较“莎菲时期”逊色,却仍显其连续性。
2.
During the New Age since 1978, the discourse of Chinese rural novels has displayed a wonderful variety with the prominence of enlightenment discourse,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and classical discourse, the heterogeneity of which manifests its evolution from monotony to diversity.
新时期以来,农村题材小说呈现出话语喧哗的态势,其中以启蒙话语形态、革命话语形态和复古话语形态尤为突出。
3.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generally image May 4th Movement through two discourse systems: the enlightenment discourse and the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一是作为启蒙话语的五四想象,二是革命话语中的五四想象。
2) Revolutionary Words
革命话语
1.
Different Virtues under the Guise of Revolutionary Words——A Comparison between When I Was in Xia Village and Lotus Pond;
革命话语遮蔽下的不同节烈观——《我在霞村的时候》与《荷花淀》的比较阅读
2.
The revolutionary words and the illuminative words\' collision i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Theory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革命话语与启蒙话语的碰撞是《文艺理论与批评》的重要特征。
3) revolutionary language
革命话语
1.
The deconstruction of new historical novel to the revolutionary language is based on the deconstruction to the history as a whole.
它对传统革命话语的解构表现在小说中的革命主体的置换,文本对宏大革命话语意义的消解和对历史循环论及历史偶然性的强调,其在革命叙事的视角设置与传统的革命叙事不同等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信实如史写作方式,而且置换了革命的主体与母题。
2.
Since 1949,the political language system of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great change from revolutionary language to constructive language.
建国 5 0年来 ,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经历了从革命话语体系向建设话语体系的转变。
4) the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of consumer culture
商业消费型革命话语
6) language revolution
语言革命
1.
Besides,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istic drama are ontological skepticism, confusion, pastiche and language revolution.
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戏剧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本体怀疑论、模糊界限、混杂拼贴和语言革命。
补充资料:《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
Revolution and Counter-Revolution in Germany
比tion 恩阶级年8日一约每匀8 .3之第l对维民议的第主义收入级革分尖起的Deguo de Geming he FQngeming《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Revoland COunter-Revolurion in German.V)格斯系统总结1848一1849年德国资产革命经验的著作。用英文写干1851月一1852年9月。从1851年10月251852年10月23口,陆续发表在((纽日论坛报》上。全文共19篇,中译文:万字,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二版第8卷。其中以“对维也纳的攻击。也纳的背叛”、“普鲁士制宪议会。国会”、“起义”和“小生意人”为标题12、第13、第17、第18篇,系马克思论述武装起义基本思想的重要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3卷。 19世纪40年代,德国处于资产阶命的前夜,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锐。1845年至1846年间农业歉收所引确。“在一切斗争中,应战的人都有被击败的危险,但这难道能作为不抽刀应战就承认战败、甘受奴役的理由吗?” 革命斗争中某些失败给人的教育比轻易取得的胜利更有价值 1848年春,柏林三月起义取得胜利后,作为革命重要成果的普鲁士制宪议会诞生,并开始了工作。但是,随着巴黎六月起义和维也纳十月起义先后被镇压,普鲁士的封建反动势力也立即发动政变。11月初,普鲁士国王改组政府,并命令反动军阀F.H.E.弗兰格尔率4万军队进逼柏林。当时领导整个革命运动的普鲁士制宪议会,屈服于对方军事压力,未作任何反抗,即遭强令解散。恩格斯认为,任何革命运动的领导者,在对敌斗争中采取这种不作任何抵抗就丢弃自己阵地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斥责的。如果议会和人民抵抗,也许会被击败,但这并不能作为他们立即缴械乞降的理由。“顽强奋战后的失败是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具有同样的革命意义的”,因为这种失败在“人民的头脑革命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一般胜利“所不可比拟的”。 革命政党必须熟练掌握武装起义艺术以革命暴力反对反革命暴力,是德国1848~1849年革命的主要表现形式。1848年三月革命的初步胜利到次年7月“维护帝国宪法运动”的最后失败这一年多斗争的历程表明,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武装斗争。该文深刻指出: “运动的每一个地方中心的情况也都是这样。到处问题都争执不下,只有靠武力来解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