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布里德洛夫太太
1)  Mrs. Breedlove
布里德洛夫太太
1.
The Third Person Living in the Crevice——The Analysis of Mrs. Breedlove in The Bluest Eye;
夹缝中生存的“第三类人”——浅议《最蓝的眼睛》中的布里德洛夫太太
2)  lining too full/tight
里布太多/太紧
3)  Roelofs solar prism
鲁洛夫斯太阳棱镜
4)  Mrs. Dalloway
《达洛维太太》
1.
Two Orientations of Female Consciousness——Comparison of Mrs Dalloway and Changhen Ge;
女性意识的两种取向——《达洛维太太》与《长恨歌》之比较
2.
Modern English writer Virginia Woolf\'s masterpiece Mrs.
英国现代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太太》描述了两个分属不同阶级的人物:代表上层阶级的下议院议员太太克拉丽莎·达洛维,代表平民阶级的一战退伍老兵赛普帝莫斯·沃伦·史密斯。
5)  Mrs Dalloway
《达洛维太太》
1.
Non-Literary Factors in Mrs Dalloway
《达洛维太太》中的非文学元素
6)  lofentanyl
洛芬太尼
1.
0 program was applied to dock four stereoisomers of lofentanyl and etorphine into the binding pocket of ORL1 receptor; Binding energies were calcul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nding energy and binding affinity was studied.
结果:孤啡肽(1-4)残基位于结合口袋的底部,孤啡肽(5-7)残基位于结合口袋的顶部,孤啡肽(8-17)残基与孤儿受体的第二膜外环区结合;阿片类配体和孤儿受体的结合方式与孤啡肽的情况类似,区别在于孤儿受体参与配体结合的残基种类和数量不同,因而亲和力不同;配体-受体的结合能与配体的亲和力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预测了洛芬太尼四个异构体与阿片孤儿受体的亲和力。
补充资料:布留洛夫,К.П.
      俄国画家,学院派代表。1799年12月12日生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1852年 6月11日卒于意大利罗马附近。父亲是装饰雕刻师,自小受到父亲严格的艺术教育。1808年,被送进皇家美术学院幼儿班学习。1819年因《纳尔齐斯》一画成绩优异而获公费出国深造。1822年到意大利。在1825~1828年间,他不断临摹拉斐尔等古典大师的作品。
  
  布留洛夫的早期作品,如《意大利的早晨》(1823)、《意大利的中午》(1827)和《女骑士》(1832),以古典美为准则,把生活中的美加以理想化,表现技巧已相当卓越。
  
  1827年,布留洛夫随建筑考古队到庞培去旅行。这座古城的遗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创作了《庞培城的末日》(1833,见彩图)。布留洛夫携此画游历欧洲,获得很大声誉。1836年布留洛夫回到俄国,被聘为皇家美术学院教授。他准备再作大幅历史画《围攻普斯科夫》,但花了7年时间,始终没有完成。他以东方题材创作的《君士坦丁堡的甜水》和《土耳其妇女》,虽属风俗画,但并没有摆脱学院派画法的影响。他回国后真正获得成就的,是他的肖像画,特别是他画的男性肖像画很有深度,揭示了同时代人的精神面貌。布留洛夫的女性肖像画,非常接近风俗画,他经常让对象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细致地描写这些环境。布留洛夫后期所画的两幅肖像:《自画像》(1848)和《考古学家朗奇》,笔触奔放,用色简练,是他肖像画中的杰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