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ymphony 1997
交响曲1997
1.
Facing Both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to Bridge History and Future——An Analysis of Tan Dun s Symphony 1997:Heaven,Earth and Man;
直面传统与现代 搭接历史与未来——析谭盾《交响曲1997:天、地、人》
2) Symphony
[英]['sɪmfəni] [美]['sɪmfənɪ]
交响曲
1.
The Style and Structure of First Movement in Shostakovich s Symphony NO.13;
论析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征和结构特色
2.
On breakthrough significance of Beethoven s third symphony in music history;
论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在音乐史上的突破意义
3.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Symphony Works of Myaskovsky;
摭谈米亚斯科夫斯基的交响曲创作
3) Sinfonietta
[英][,sinfən'jetə] [美][,sɪnfən'jɛtə]
小交响曲
1.
About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Sinfonietta by Leos Janacek;
浅析亚纳切克《小交响曲》的民族性与个性
4) symphonic suite
交响组曲
1.
The Song of Mountain Forest", one of Ma Sicong s compositions, is the first symphonic suite that takes mountain forest as the subject.
马思聪的《山林之歌》,是我国第一部以山林为题材的交响组曲。
5) symphony
[英]['sɪmfəni] [美]['sɪmfənɪ]
n.交响乐,交响曲
6) symphonic ballade
交响叙事曲
1.
The Wujiang River Hen is a symphonic ballade composed by Yang Liqing.
《乌江恨》是杨立青创作的一首交响叙事曲,乐曲以三个核心动机的呈现和发展为其创作手法,通过对该作品中各自的结构力和表现力的分析和论述,探讨该作品核心动机在交响叙事音乐中塑造多维化的音乐叙事思维的结构力作用。
补充资料:美国米尔溪土地工程奏起的交响曲
大地艺术产生之初,艺术家追求的是通过远离世俗社会为艺术创作带来纯净的土壤。但是当这一形式获得极大成功和认可后;它又回到了世俗社会,逐渐成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在景观设计领域获得极大的发展,成为让人愉悦的公共艺术品。大地艺术的作品也并非只由少数雕塑家完成,不少设计师在景观设计时也运用大地艺术的手法,许多作品往往是景观师和艺术家合作完成的,这也更促进了两种艺术的融和双方的发展。
早在1950年,就有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从各个角度尝试雕塑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产生了最初的一些大地艺术作品。艺术家拜耶(HerbertBayerl900—1987)也同样致力于环境作品的创作。拜耶生于奥地利,1921年来到魏玛的包豪斯学习,后留校任教,负责印刷设计系的工作,在绘画、摄影、平面设计方面有特殊的才能。1938年拜耶来到美国,1946年作为建筑师、设计师,他在科罗拉多州的亚斯本市(Aspen)发展公司工作。1955年,拜耶为亚斯本草原旅馆设计了两个环境作品,“大理石园”(MarbleGarden)和“土丘”(EarthMound)。大理石园是矗立在废弃的采石场的可以穿越的雕塑群,在11米的平台上布置了高低错落的几何形状的白色大理石板和石块,组成有趣的空间关系,中间还有一个活跃的喷泉。土丘是一个土地作品,直径12米的圆形土坝内是下沉的草地,布置了一个圆形的小土丘和圆形的土坑,以及一块粗糙的岩石。这个作品对年轻一代大地艺术家海泽和史密森等人产生了影响。
拜耶的早期探索,一方面括宽了景观设计师的视野,另一方面,对20世纪60年代的大地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拜耶后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大众景观的艺术化。70年代末,在1公顷的米尔溪土地工程(MillCreekCanyonEarthWorks,1979—1982)中,拜耶将西雅园郊外肯特城(Kent)的一条受侵蚀的溪流改造成一个既可蓄洪的盆地,又是一个40公顷的公共娱乐公园的一部分。这条溪流沿岸的土地开发导致雨季的洪水泛滥。需要采取一种保护措施使溪流能较平缓地流经肯特城。拜耶在溪流的上游创作了一组土地雕塑,在洪水期会被淹没,而在旱季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草地公园。溪流流经的地方用石块引导,以减少侵蚀;当溪流进入这块土地时,首先要穿过一个直径30米、高1.5米的断开土圈,然后从一座桥下流过,这座桥的一个桥墩是一个圆锥形的土墩。接着流过另一个完整的土圈,到达较高的堤路,最后是一个椭圆形的土丘。中间那个土圈凸起于直径25米的土坑里,土坑在一年的部分时间存水,使得土圈如同浮在水池中。剩下的时间露出草地。拜耶的意图是使堤坝具有一个自然的外观,不要极端的破坏土地的自然结构,与周围环境和谐,并成为整体景观一部分。工程竣工的时候,西雅图交响乐队在此举办音乐会以示庆祝。(摘自《中国花卉报》2002-08-06)
早在1950年,就有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从各个角度尝试雕塑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产生了最初的一些大地艺术作品。艺术家拜耶(HerbertBayerl900—1987)也同样致力于环境作品的创作。拜耶生于奥地利,1921年来到魏玛的包豪斯学习,后留校任教,负责印刷设计系的工作,在绘画、摄影、平面设计方面有特殊的才能。1938年拜耶来到美国,1946年作为建筑师、设计师,他在科罗拉多州的亚斯本市(Aspen)发展公司工作。1955年,拜耶为亚斯本草原旅馆设计了两个环境作品,“大理石园”(MarbleGarden)和“土丘”(EarthMound)。大理石园是矗立在废弃的采石场的可以穿越的雕塑群,在11米的平台上布置了高低错落的几何形状的白色大理石板和石块,组成有趣的空间关系,中间还有一个活跃的喷泉。土丘是一个土地作品,直径12米的圆形土坝内是下沉的草地,布置了一个圆形的小土丘和圆形的土坑,以及一块粗糙的岩石。这个作品对年轻一代大地艺术家海泽和史密森等人产生了影响。
拜耶的早期探索,一方面括宽了景观设计师的视野,另一方面,对20世纪60年代的大地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拜耶后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大众景观的艺术化。70年代末,在1公顷的米尔溪土地工程(MillCreekCanyonEarthWorks,1979—1982)中,拜耶将西雅园郊外肯特城(Kent)的一条受侵蚀的溪流改造成一个既可蓄洪的盆地,又是一个40公顷的公共娱乐公园的一部分。这条溪流沿岸的土地开发导致雨季的洪水泛滥。需要采取一种保护措施使溪流能较平缓地流经肯特城。拜耶在溪流的上游创作了一组土地雕塑,在洪水期会被淹没,而在旱季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草地公园。溪流流经的地方用石块引导,以减少侵蚀;当溪流进入这块土地时,首先要穿过一个直径30米、高1.5米的断开土圈,然后从一座桥下流过,这座桥的一个桥墩是一个圆锥形的土墩。接着流过另一个完整的土圈,到达较高的堤路,最后是一个椭圆形的土丘。中间那个土圈凸起于直径25米的土坑里,土坑在一年的部分时间存水,使得土圈如同浮在水池中。剩下的时间露出草地。拜耶的意图是使堤坝具有一个自然的外观,不要极端的破坏土地的自然结构,与周围环境和谐,并成为整体景观一部分。工程竣工的时候,西雅图交响乐队在此举办音乐会以示庆祝。(摘自《中国花卉报》2002-08-0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