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个体认同
1.
To establish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which keeps up with the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is a subject of the present,and is .
全球化使个体认同问题凸显出来,它在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造成冲击的同时,也给个体提供了新的价值认同的机遇。
3) individual society-identify
个体社会认同
4) individual cultural recognition
个体文化认同
1.
The multiple cultural recognition of web\'s virtual will lead to the splitting of the Subject and Identity in the individual cultural recognition.
在个体文化认同中,网络虚拟性的多重文化认同将导致主体和身份的分裂。
5) personal identity
个人认同
1.
This paper reckons that the selections from the book explore the topics concerning the self exploration of personal identity and the state of marginality in the field of early American history from a perspective of micro history.
这本论文集从小历史的角度来论述了早期美国史研究中关于个人认同的自我探索与边缘化状态的问题 ,并较好地弥补了大历史的缺陷 ,使人们从历史叙述、文本细读和语言学转向这三个方面更新了对小历史长处的认识。
6) On the Individual Social Identity
论个体的社会认同
补充资料:角色认同说
角色认同说
role identificational theory
角色认同说(role identificational theory)解释性别角色的获得和两性心理行为特征的形成的一种性别差异心理学理论,渊源于精神分析学派,以后也为其他学派所借用。精神分析学家十分强调认同在男女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认同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防御机制。男女儿童为消除恋母、恋父情结,把自己放置于同性父母以及其他同性成人的地位,从而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和特定的心理行为特征。当儿童的性心理发展到阳具欲期,才开始形成性别差异。男孩产生的是恋母情结,但由于阉割恐惧,他抑制自己对母亲的性欲冲动,转向与父亲相认同,以达到替代性满足,结果内化了由父亲所代表的社会规范和继承了由父亲所代表的男性权力与品质。女孩由于阳物妒羡产生的是恋父情结,但这种愿望既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又得不到彻底的解脱,其性别角色认同获得的是依附、被动、自卑、嫉妒、受虐等女性特征。弗洛伊德解释两性差异形成的阳物中心论观点受到了后人的批评,但其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的思想则为后来的学者所探讨。社会学习理论在解释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进程时,也强调了模仿、认同的作用。 (茜冬杏撰高玉样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