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群婚制
1)  group marriage system
群婚制
2)  communal marriage
群婚
1.
Those were all traces of communal marriage and .
所有这些都是远古蒙昧、野蛮时代遗留下来的群婚与对偶婚的习俗。
3)  Communal marriage and communal family
群婚与群婚家庭
4)  Zhang Shizhao
婚制
1.
"A Mirror of the Connection of New and Old Marriage Systems"——Analysis of Novel A Tale of Two Chessboards by Zhang Shizhao;
“婚制新旧交接之一片影”——章士钊小说《双枰记》剖析
5)  Examination in pre-wedding crowds
婚检人群
6)  non-bloodline group marriage
族外群婚
1.
In archaeology the marital shapes in primitive society have not been involved so much,but we may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m from such phases as mixed marriage,bloodline group marriage,non-bloodline group marriage,dual marriage and monogamy.
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虽然在考古中很少反映,但从文献资料和民族学及传说,我们可以从杂婚、血族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几个阶段来粗略认识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补充资料:群婚
      原始时代的-种婚姻形式。指一个集团的一群男子与另一集团的一群女子集体互相通婚,而集团内部的男女则禁止婚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由血缘婚发展而来。一般实行于不同胞族、氏族之间。亚洲、欧洲、美洲在历史上都存在过这种婚姻形式。近代澳大利亚艾尔湖畔的狄埃里等部落,一个男子或女子除了按部落规例与通婚级别的-个女子或男子结婚外,还可以与该级别的其他异性通婚;有些部落有暂时交换妻子和把妻子让给来访者的习俗。19世纪库页岛的吉利亚克人,男子对兄弟之妻及妻之姊妹都有丈夫的权利。近现代,巴西波洛印第安部落未婚男子共居一处,可与村中少女们有性关系。西伯利亚楚克奇人的若干男子,包括第二、第三从兄弟以至没有亲戚关系的人,可结成共妻团体。非洲东部马赛人、大洋洲美拉尼西亚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的一些部落、印度南部达罗毗荼人等,也都保留有群婚残余。有些民族流行的婚前性自由、姊妹共夫、兄弟共妻、妻姊妹婚、夫兄弟婚、一妻多夫等婚俗,都是群婚遗迹。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认为,有些民族所保留的与群婚相适应的土兰尼亚-加诺万尼亚亲属制度,也是存在过群婚的证据。例如,印第安易洛魁人女子称自己的和姊妹的子女均为子女,她们都被子女们称为母亲;称兄弟的子女为侄,被侄儿女们称为姑。男子称自己的和兄弟的子女均为子女,他们都被子女们称为父亲;称姊妹的子女为甥,被甥儿女们称为舅。兄弟的子女互称兄弟姊妹,姊妹的子女也如此;兄弟的子女与姊妹的子女则互称表兄弟姊妹。这种亲属称谓制度与外婚制群婚相对照,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群婚有不同形式。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级别婚是低级形式,夏威夷人的普那路亚婚是高级形式。群婚实行集团外通婚,排除了姊妹和兄弟之间通婚的可能,与血缘婚的同辈之间即兄弟姊妹通婚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氏族就是从群婚直接产生的。群婚进一步发展,转变为对偶婚。
  
  对于是否存在群婚的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群婚阶段是存在的,但不存在普那路亚婚(见普那路亚家庭),集团外的群婚直接由杂交转化而来。另一种意见(如美国R.H.罗维等)认为,群婚是虚构的,并不存在这一婚姻发展阶段,一些民族中存在性的共有状态,但不是婚姻关系,更不是当时唯一存在的排斥其他婚制的主要制度,群婚从未代替过个体婚制。
  
  

参考书目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摩尔根著,杨东莼等译:《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北京,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