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广胜寺
1)  Guangsheng Temple
广胜寺
1.
The Drama Figures in the Murals of the Yuan Dynasty at the Guangsheng Temple of Hongdong;
洪洞广胜寺元代壁画中的戏曲人物
2)  Guangji temple
广济寺
1.
Theemperor granted the name:Hongci Guangji Temple in 1466.
北京广济寺,始建于金代,为西刘村寺旧址。
3)  Guangde Temple
广德寺
1.
Historicism Aesthetic Style of Duobao Stupa of Guangde Temple in Xiangfan;
襄樊广德寺多宝佛塔的历史主义美学风格
2.
Originally named Shifo Temple, Guangde Temple is located at western suburb of Suining in the middle of Sichuan Province, only three miles from Suining urban area.
广德寺原名石佛寺,位于四川省中部遂宁市西郊,离遂宁市区1。
4)  Shanjiasi oil field in Shengli
胜利单家寺油田
5)  Desheng Plaza
德胜广场
1.
Desheng Plaza is located in Desheng New District, Shunde City.
德胜广场位于顺德市德胜新区 ,其绿化设计以地方特色、生物多样性特色为指导思想 ,利用丰富的植物群落资源 ,营造了具观赏性、生态效应性和生态结构合理性的景观生态园林。
6)  Longsheng area in Guangxi
广西龙胜
补充资料:广胜寺
      中国元代佛寺建筑群。在山西省洪洞县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 (147),初名俱卢舍寺,又称育王塔院。唐时称广胜寺,大历四年 (769)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建。宋金之际因战火被焚毁重建。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毁坏,九年(1305)再重建。明清两代屡次重修。1933年,寺内发现金皇统平水版《大藏经》(即《赵城藏》现存北京图书馆) 数千卷,中国营造学社赴实地考察,并撰文刊出,广胜寺因之名闻中外。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另有水神庙共 3处。上寺在山巅,下寺在山麓,相距里许,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都是坐北向南。上寺主要建筑除13级琉璃飞虹塔外,还有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和两侧厢房、配殿;下寺主要有山门、前殿和后大殿;水神庙保存的主要建筑是明应王殿,殿内有著名的元代戏剧壁画。
  
  上寺山门正北面台阶上为垂花门。院中心矗立着高大的琉璃砖塔。塔北弥陀殿五楹, 两侧掖门前后穿通。内院正面为大雄宝殿,东西有厢房和廊屋。后院正面为毗卢殿,左右观音、地藏二殿对称。各殿之间甬道相通,构成殿宇重重、庭院相连的总体布局。高大的飞虹塔设置在中轴线大殿前面,保持着隋唐时期寺庙布局的特点。
  
  飞虹塔俗称琉璃塔,重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平面八角形,13级,总高47米。塔身砖砌,外表镶着黄绿蓝三彩琉璃烧制的殿宇、神龛、莲瓣、花罩、盘龙、鸟兽、人物、花卉等各种图案。高塔装饰绚丽多彩。塔底层为附阶周匝,南面入口处凸出十字脊迎山门楼。塔内中空,有台阶可攀登而上。底层饰以琉璃藻井,勾栏、楼阁、盘龙、人物纤巧已极。塔道嵌刻塔铭 1方,始自明正德十年(1515),完成于嘉靖六年(1527),为中国琉璃塔的代表作。
  
  上寺弥陀殿元代建,明嘉靖十一年(1532)重修。宽五间深六椽歇山顶。前后檐明间辟门,前后穿堂。殿内金柱 4根设于次间中线上,大爬梁自檐头斗栱上直接挑承在平梁以下,构造之特殊前所未有。殿内当心佛坛供"西方三圣",弥陀佛铜铸,余皆泥塑。两山木柜是当年存放《大藏经》的经橱。
  
  大雄宝殿在上寺中院北隅,明景泰三年(1452)重建。单檐五间悬山顶,前檐插廊,后檐明间设雨搭一厦,殿内满覆天花。殿内依金柱木雕佛龛三间,龛内释迦、文殊、普贤及弟子、胁侍像全为木雕,两侧清代铁铸罗汉18尊。
  
  毗卢殿又称天中天殿。在上寺最后部。元建,明弘治十年(1497)重修。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前檐当心间装隔扇门,余皆厚壁。前檐隔扇棂花雕造精细,略如宋式中"挑白毬纹格眼"。殿顶黄绿蓝三彩琉璃脊饰吻兽,是明弘治十三年(1500)洪洞匠师乔志清等人作品。
  
  下寺山门即天王殿,殿内塑四天王像,早毁。殿身宽三间深六椽歇山顶。构架为五铺作分心槽。当心间辟门,前后檐设雨搭,有若重檐之制,为中国元代建筑中所独有。
  
  下寺前殿亦称弥陀殿。元建,明成化八年(1472)重修。单檐五间悬山式。明间开门,次间设高敞的直棂窗。殿内露明造,仅后槽明间设金柱两根,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减柱法的又一实例。明间梁架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前后槽用额枋直达两山,次间梁架大爬梁自檐头直抵平梁以下,改变了平直梁栿承重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建筑结构上的创举。
  
  下寺大雄宝殿俗称后殿,元至大二年(1309)建,单檐七间悬山顶。明次间设门,稍间装直棂窗。殿内泥塑三身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胁侍菩萨造型最佳。殿内四周原有壁画,1929年帝国主义分子勾结寺僧贞达及当地豪绅李宗钊等人将其分块割取盗卖国外,现存美国堪城纳尔逊艺术馆。残存在山墙上角的几小块,已揭取后加固保护,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水神庙明应王殿元延祐六年(1319)重建。殿宽深各五间,平面近方形,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前檐明间安板门,四壁无窗,殿内光线幽暗。殿身设廊柱和檐柱各一周,略如宋式中"金箱斗底槽"之制。殿身斗栱五铺作,廊下四铺作。梁架规整,有六椽栿、四椽栿、平梁,两山丁栿搭在六椽檐栿上。当心神龛一间,塑明应王及侍者像,龛外塑四官员,廊下塑护法神 2躯。殿内满布壁画,是泰定元年(1324)当地画师王彦达、赵国祥等人所作。内容为祈雨图、降雨图、宫廷侍女图等,"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位于殿内东南壁上,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珍贵资料。
  
  广胜寺文物保管所自1952年成立以来,绿化环境,清洁寺容, 修筑围墙, 排除污水, 不断加强管理保养工作。1962年国家拨款修缮飞虹塔;1974年修缮上寺后大殿、西配殿;1978年重修上寺弥陀殿、东廊房;1981年维修下寺西垛殿及水神庙明应王殿;1985年安装消防栓,配齐了消防设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