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水族古文字
1)  ancient characters of Shui Minority
水族古文字
1.
,researched into the ancient characters of Shui Minority from different aspects,and preserved large number of data of Shui characters,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in recent 150 years history of Shui character r.
潘一志(1899-1997),水族,水族史学的奠基者,编纂有《荔波县志稿》(1944)、《荔波县志资料》(1954)、《水族社会历史资料稿》(1959)等,对水族古文字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保留了大量水族文字资料,在近150年水族文字研究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2)  A Probe into Origin of Ancient Characters of the Shuis
水族古文字探源
3)  minority ancient characters
民族古文字
4)  The Shui Characters
水族文字
5)  Digitalization in sifting and research of the Hui's culture relics and ancient books
回族古籍文献数字化
6)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Ancient Scripts of National Minorities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补充资料:水族.

据1998年统计,云南的水族有0.88万人,占云南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0.066,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水族有12533万人,主要居住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和黄泥河镇。


水族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水族古代先民在“芭虽山”即今南宁的昌江流域一带繁衍生息,这里正是古代“骆越”活动的地区。水族自称“虽”,汉称音译“水”。历史上,水族被统归为“百越”、“僚”、“苗”、“蛮”等,直到清代中叶之后才有所区别,改称为“水家苗”、“水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经过征求有关水族人士的意见,尊重水族人民的意愿,于1956年确定族称为“水族”。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同语族中的毛南语、侗语、布依语、仫佬语和壮语有亲缘关系,尤其与毛南语及侗语的关系更为密切。各地水语彼此差异不大,可以互相通话。在与汉族人民长期交往中,水语吸收了不少汉语借词。今云南水族通用汉语。巫师则使用一种在水语中称为“泐虽”的文字,以象形字及汉字倒写组成,汉语称“水书”,“反书”,水书共有400多个单字,多用于占卜、择日等民间宗教活动。水书中的年月均按水历推算。水历以月相变化的周期定月份,一年分12个月,以阳历9月小季种植的月份为岁首,以阴历八月大季收割的月份为年终。流传至今的水书,是研究水族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的珍贵资料。


主要节日为“端节”,过节时间在水历十一月至新年二月(相当于阴历八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的年终岁首阶段,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相当于汉族过春节。端节的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其“除夕”与“初一”相连的两餐要设素席祭祖,祭品以鱼包韭菜蒸、炖或烤熟,辅以酒饭瓜果。设祭时将铜鼓、糯米把、衣着首饰及农具作陈列品,表示托远祖洪福过上好日子,往后依旧要靠劳动去开拓幸福。其“初一”上午要挨家挨户去吃祝贺性的新年饭,并把糖食果品及干鱼等供品分给孩童们。早饭后,到相传为祖上沿袭下来的叫作“端坡”的山坡上去举行赛马活动。节日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此外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其俗与周围汉族相似。

服饰,中青年男子多穿对襟便服,年长者多穿无领的布扣长衫,多用青蓝头帕包头。现代盛行短衣,同时戴马尾帽、遮阳帽。未婚女子喜用浅蓝色、绿色或灰色布做便服长衫。常以蓝、绿色的绸缎作为上衣的上料。胸佩绣花长围腰,常用青白布长条巾包头,显得淡雅素洁,开朗明快。已婚女子的袖口、环肩至任口及裤脚,都以一道蓝杆花边作装饰。同时坎肩、袖口、裤脚要镶上斜面青布大组边,外缘又镶上两条组条。头饰,是将长发梳成一把盘于顶。再从右侧插梳子加以固定并作装饰。现代年轻人的服饰常仿效相邻其他民族。

云南水族村寨多依山傍水,四周多修竹古木,村边多水池鱼塘,房前屋后,喜植果木。古代房屋多用竹木建造,茅草、树皮或瓦片差顶,样式为“干栏”式建筑。每栋一般为三五间,二三层。底层豢养牲畜、鸡鸭,堆放农具杂物等。上层住人,檐下留有较宽的走廊,可晾晒衣物、粮食或休闲纳凉。因依山修建,有些屋基前低后高,水族人民便巧妙利用地势,修建成结构严谨、舒适美观的“吊脚楼”。从远处看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现受建筑材料和周边民族影响,有些人家已建土木砖石的平房或楼房居住,但仍保留一些水族建筑的风格。

饮食,稻米为主食。辅助食物有包谷、麦子、红稗、荞子、豆类、薯类。蔬菜以青菜、萝卜、南瓜及豆类为主,辣椒、番茄、葱、蒜等为主要作料。喜欢酸辣口味,家家常备糟辣、酸汤、酸菜。肉类食品中,以鱼作为祭典和待客的珍品。保留着糯食的传统喜好,通常以之待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