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ngolian characters
蒙古文字
1.
The productions of some ethnolog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commercial software,but the research on the recognition of Mongolian characters is now just beginning.
蒙文文字识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蒙古文字的结构和书写方式与其他文种相比有许多特点。
2.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 kind of inscribing system with Mongolian characters are introduced.
介绍了一种蒙文刻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解决了蒙古文字通过电脑刻绘大字的问
3.
Mongolian characters are a kind of Uygur scripts used to spell the Mongolian language after Genghis Khan defeated Naiman and united all the Mongolian tribes.
蒙古文字是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 ,实现蒙古各部统一后 ,用以拼写蒙古语的畏兀字。
2) mongolia words
蒙古文字
1.
Research of the Technology of Online Handwriting Mongolia Words Recognition;
联机手写蒙古文字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3) Mongolian character typefaces
蒙古文字体
4) Mongolian orthogrphy
蒙古文正字法
1.
From Linguistics, philology and dictionaries,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SanHeBianLan"\'s Mongolian orthogrphy of Qing denasty Qianlong priod.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参照文献学及辞书学研究方法以描写和比较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清代乾隆时期编写的《三合便览》一书之蒙古文正字法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5) Mongolian characters processing
蒙古文字符处理
6) Mongolian Word Rhyme
蒙古字韵
1.
On the Character of Entering Tones of Mongolian Word Rhyme;
《蒙古字韵》入声的性质问题
补充资料:蒙古文字
蒙、元时期先后行用两种蒙古文字。一是蒙古畏兀字,一是八思巴蒙古字。它在发展民族文化,保存蒙、元时期丰富的文化遗产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蒙古畏兀字 创制于成吉思汗时期(1206~1227)。蒙古原无文字,据《蒙鞑备录》、《黑鞑事略》等书记载,习用刻木记事。成吉思汗建国时,以畏兀字母书写蒙古语,称为蒙古畏兀字。畏兀字即古回鹘字,源于粟特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创始于8世纪。原为自右向左横写,后改为自左向右竖写。共有字母二十个左右,各时期有所增损。蒙古畏兀字以畏兀字母拼写蒙古语言,亦自左向右竖写。自1206年以来,逐渐在蒙古族中行用。蒙元统治者用以书写诏令文书,并曾用以译写《孝经》、《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汉文典籍。现存蒙古畏兀字文献,最早者为苏联列宁格勒所存1225年移相哥刻石(或称成吉思汗石)文字五行。中国所藏1240年紫微宫碑蒙古畏兀字三行(《元代白话碑集录》)也是较早的一种。元朝建国以后,刊有蒙古畏兀字的碑石,现有多种留存在中国各地。北京故宫图书馆藏有元代刊刻的蒙古畏兀字与汉字对译的《孝经》,是罕见的古籍。元世祖忽必烈命八思巴制作蒙古字颁行后,蒙古畏兀字不再作为官方文字,但仍在民间行用。
八思巴蒙古字 元世祖忽必烈在1260年即位后,封授吐蕃萨斯迦喇嘛八思巴为国师,命他制作蒙古字。至元六年(1269)正式颁行,称为蒙古新字,次年又改称蒙古国字。至元八年规定:"今后不得将蒙古字道作新字。"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由此成为官方法定的文字。这种蒙古字系依据藏文字母改制而成。藏文字母来源于梵文字母,横行拼写。八思巴制蒙古字,改为方体,自上而下直写,自右向左行,当是参照了蒙古畏兀字和汉字的书写及构字方式。八思巴蒙古字共有字母四十多个,用以拼写蒙语,也拼写汉语。字母基本通用,但有些字母在拼写蒙语和汉语时,代表的音值不同。现存八思巴蒙古字文献,主要是保留在中国各地的碑石和历代收藏的拓本,以及官印、钱钞等文物上。广东南华寺保存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圣旨原件,是现存元代八思巴蒙古字的珍贵文献。《事林广记·蒙古字百家姓》和传写本《蒙古字韵》将汉字与拼写汉语的八思巴蒙古字对照,是当时的识字课本。此外,现在还可见到八思巴蒙古字拼写藏语的佛经残片。至元六年元世祖颁行新字的诏书,曾明确规定,以新制的蒙古字"译写一切文字",实际上是企图以一种通用字母拼写蒙、汉、藏等各民族的语言。这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次创造性的尝试,也是制作汉语拼音字的第一次尝试。但由于同时兼顾几个民族的语言,在表示音值和构制字体时都不免存在各种缺陷。采用汉字方体字形拼写蒙语,以一个方体字拼写一个音缀,致使语词割裂,不易识读,不如蒙古畏兀字以词为单位构字,便于读写。
元朝一代,八思巴蒙古字始终作为官方文字行用。元朝亡后,北元也还用以铸造官印。此后,八思巴蒙古字渐不通用。蒙古畏兀字经过改革,沿用至今。
蒙古畏兀字 创制于成吉思汗时期(1206~1227)。蒙古原无文字,据《蒙鞑备录》、《黑鞑事略》等书记载,习用刻木记事。成吉思汗建国时,以畏兀字母书写蒙古语,称为蒙古畏兀字。畏兀字即古回鹘字,源于粟特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创始于8世纪。原为自右向左横写,后改为自左向右竖写。共有字母二十个左右,各时期有所增损。蒙古畏兀字以畏兀字母拼写蒙古语言,亦自左向右竖写。自1206年以来,逐渐在蒙古族中行用。蒙元统治者用以书写诏令文书,并曾用以译写《孝经》、《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汉文典籍。现存蒙古畏兀字文献,最早者为苏联列宁格勒所存1225年移相哥刻石(或称成吉思汗石)文字五行。中国所藏1240年紫微宫碑蒙古畏兀字三行(《元代白话碑集录》)也是较早的一种。元朝建国以后,刊有蒙古畏兀字的碑石,现有多种留存在中国各地。北京故宫图书馆藏有元代刊刻的蒙古畏兀字与汉字对译的《孝经》,是罕见的古籍。元世祖忽必烈命八思巴制作蒙古字颁行后,蒙古畏兀字不再作为官方文字,但仍在民间行用。
八思巴蒙古字 元世祖忽必烈在1260年即位后,封授吐蕃萨斯迦喇嘛八思巴为国师,命他制作蒙古字。至元六年(1269)正式颁行,称为蒙古新字,次年又改称蒙古国字。至元八年规定:"今后不得将蒙古字道作新字。"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由此成为官方法定的文字。这种蒙古字系依据藏文字母改制而成。藏文字母来源于梵文字母,横行拼写。八思巴制蒙古字,改为方体,自上而下直写,自右向左行,当是参照了蒙古畏兀字和汉字的书写及构字方式。八思巴蒙古字共有字母四十多个,用以拼写蒙语,也拼写汉语。字母基本通用,但有些字母在拼写蒙语和汉语时,代表的音值不同。现存八思巴蒙古字文献,主要是保留在中国各地的碑石和历代收藏的拓本,以及官印、钱钞等文物上。广东南华寺保存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圣旨原件,是现存元代八思巴蒙古字的珍贵文献。《事林广记·蒙古字百家姓》和传写本《蒙古字韵》将汉字与拼写汉语的八思巴蒙古字对照,是当时的识字课本。此外,现在还可见到八思巴蒙古字拼写藏语的佛经残片。至元六年元世祖颁行新字的诏书,曾明确规定,以新制的蒙古字"译写一切文字",实际上是企图以一种通用字母拼写蒙、汉、藏等各民族的语言。这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次创造性的尝试,也是制作汉语拼音字的第一次尝试。但由于同时兼顾几个民族的语言,在表示音值和构制字体时都不免存在各种缺陷。采用汉字方体字形拼写蒙语,以一个方体字拼写一个音缀,致使语词割裂,不易识读,不如蒙古畏兀字以词为单位构字,便于读写。
元朝一代,八思巴蒙古字始终作为官方文字行用。元朝亡后,北元也还用以铸造官印。此后,八思巴蒙古字渐不通用。蒙古畏兀字经过改革,沿用至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