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taphtonymic noun-noun compounds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
1.
On the basis of Wisniewski s "alignable difference",Pustejovsky s "qualia structure",Lakoff s "conceptual metaphor",Kovecses s "conceptual metonymy" and Goossens s "metaphtonymy",the paper focuses on metaphtonymic noun-noun compoun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o account for their internal semantic structures.
本文以汉语和英语中隐转喻名名复合词为研究对象,以Wisniewski的"可排列性差异"、Pustejovsky的"本质结构"、Lakoff的"概念隐喻"、Kovecses的"概念转喻"和Goossens的"隐转喻"为理论基础,旨在讨论喻体名词的概念结构以及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对隐转喻名名复合词内部语义结构的解释力。
2) nominal metaphor
名词隐喻
3) nominalizing metaphor
名词化隐喻
1.
This paper studies its functions,such as formality,objectivity,economy,precision and cohesion realized by nominalizing metaphor in a discourse.
名词化隐喻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来源。
2.
The functions such as economy, formality,precision,objectivity,authority and cohesion realized by nominalizing metaphor in a discourse are studied.
作为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名词化隐喻在各类语篇中大量出现。
4) nominalization
名词化隐喻
1.
Reflection and Functions of Nominalization in English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浅谈名词化隐喻在农业科技英语中的体现和功能
2.
The paper probed into the utilization of nominalization in maritime text,the characteristics,the func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which being discussed with a number of examples.
以海事英语语篇为例探讨名词化隐喻在海事语篇中的特点、功能及其在语句与语篇中的实际运用,指出名词化是海事英语语篇中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名词化隐喻在海事英语语篇中的分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海事英语不同于其他语篇的文体特征,名词化结构是海事英语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符合海事语篇对正式文体的行文要求。
3.
This paper aims at an analysis of English nursery rhymes within the frame of the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Halliday s functional grammar and proves that there isn t nominalization in the discourse of children aging from zero totwelve.
本文根据语言获得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思想对《新东方欢乐英语童谣》进行分析,主要说明零至十二岁儿童的语篇中不存在名词化隐喻并探究其原因。
5) NP metaphors
名词性隐喻
1.
Through analyzing metaphors in several political speeches,the writer gets the conclusion that NP metaphors are used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and finds out tha.
文章通过对几篇政治演说的分析,认为名词性隐喻在政治演说中应用广泛,具有帮助演说者选取信息、树立形象和激发听众的感情、有效地说服大众的作用。
6) metaphor noun phrase
隐喻名词短语
1.
The authors carry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the metaphor noun phrase which consists of "A /N + (‘de’) + ‘Ocean’ " on the basis of ultra-large-scale corpus and use the Word Synonymous Treasure as a supplement to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carry out the basic terms of the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for collocation words of "Ocean".
在超大规模的语料库基础上,对由"海洋"构成"形/名+(的)+海洋"结构的隐喻名词短语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同义词词林作为辅助分类体系对"海洋"的搭配词语进行了基本的语义分类。
补充资料:李名强(1936~ )
中国钢琴家。1936年 9月29日生于浙江镇海县。在上海读小学、中学。1946年起,先后随德籍犹太音乐家A.威登堡及俞便民学习钢琴。1956年任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钢琴伴奏。翌年,参加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第3届斯美塔纳国际钢琴比赛,获第3名。1958~196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班随苏联钢琴家克拉芙琴柯深造。他曾获罗马尼亚第 1届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第1名。1960年起,在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同年,获波兰第6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4名。从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他曾先后前往亚洲、欧洲、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的20多个国家及地区访问演出,并担任过第 3届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第 2届悉尼国际钢琴比赛、第 7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1979年起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1984年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李名强的演奏风格细致、严谨。他能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并予以条理分明的演释。对演奏富于哲理性的大型戏剧性、悲剧性作品,尤其擅长。其主要演奏曲目包括:J.S.巴赫、G.F.亨德尔、W.A.莫扎特、L.van贝多芬、F.舒伯特、J.勃拉姆斯、F.F.肖邦等人的钢琴作品以及贺绿汀、丁善德、朱践耳等中国作曲家的钢琴曲。中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都为他录制和发行过唱片,主要有:贝多芬的第3、第5钢琴协奏曲,F.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G.埃奈斯库的《第二钢琴组曲》,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叙事曲,波兰舞曲以及勃拉姆斯、С.В.拉赫玛尼诺夫和上述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等。
李名强的演奏风格细致、严谨。他能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并予以条理分明的演释。对演奏富于哲理性的大型戏剧性、悲剧性作品,尤其擅长。其主要演奏曲目包括:J.S.巴赫、G.F.亨德尔、W.A.莫扎特、L.van贝多芬、F.舒伯特、J.勃拉姆斯、F.F.肖邦等人的钢琴作品以及贺绿汀、丁善德、朱践耳等中国作曲家的钢琴曲。中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都为他录制和发行过唱片,主要有:贝多芬的第3、第5钢琴协奏曲,F.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G.埃奈斯库的《第二钢琴组曲》,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叙事曲,波兰舞曲以及勃拉姆斯、С.В.拉赫玛尼诺夫和上述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