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元杂剧
1)  Yuan drama
元杂剧
1.
A Research Design for the Folklore Study in Yuan Drama;
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论要
2.
The Artistic Value and Cultural Details of This Special Group of Ghost Images in Yuan Drama;
试论元杂剧中鬼魂形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
3.
The structure pattern of the patriotic works of Yuan drama;
元杂剧爱国主义作品的结构模式
2)  Yuan Zaju
元杂剧
1.
On the Plot Model of the History Play of Yuan Zaju;
试析元杂剧历史剧的情节模式
2.
Meanwhile the essay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BaiXi on the Yuan ZaJu, aiming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Yuan ZaJu s performance system.
本文略考了宋代百戏的发展演变,对宋代百戏的概念范畴进行了界定,并考证其对元杂剧唱、念、做、打四功中"做"功与"打"功形成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元杂剧表演体制的形成提供参考借鉴。
3)  Yuan opera
元杂剧
1.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Prostitute Image in Yuan Opera;
元杂剧妓女形象的文化意蕴
2.
The Decline of Scholars Status Seen from Their Love Frustration in Yuan Opera;
元杂剧中士子的情场失意看元代士子地位的败落
4)  zaju of the Yuan Dynasty
元杂剧
1.
On the Poetic Characteristics of Zaju of the Yuan Dynasty;
略论元杂剧文体的诗化特征
2.
Taking relative theory in Aristotle s Poetics as a reference,the paper probes into recognition and reversal in zaju of the Yuan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study.
"发现"与"突转"乃源自西方戏剧美学理论范畴的两个重要术语,本文拟以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相关理论为参照,以元杂剧为具体考察对象,尝试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切入,探究元杂剧中的"发现"与"突转"问题。
5)  ZaJu in the Yuan Dynasty
元杂剧
1.
Reexaming ZaJu in the Yuan Dynasty from a New Perspective of Changed Mode of Thinking——The Preface to A General Survey to ZaJu in the Yuan Dynasty;
转换一种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元杂剧——序《元杂剧通论》
2.
A Study on Interjections of Modern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Zaju in the Yuan Dynasty;
元杂剧看现代汉语的句尾语气词
6)  Yuan dramas
元杂剧
1.
Through the efforts of several generations in the 20~(th) century,plentiful and substantial achievements have been gained whether in the basic researches into the arrangements of the list of dramas,the 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dramatists,the history of Yuan dramas and so on or in the in-depth researches into sociology,folklore,etymology,culturology,art science and so on.
二十世纪初期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开启了元杂剧的研究,经过一个世纪几代学人的努力,对元杂剧的研究无论是在剧目整理、作家考辨、元杂剧史等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社会学、民俗学、语源学、文化学、艺术发生学等深层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人在对诸大家的仰慕学习中,对元杂剧进行重新梳理、分析与研究。
2.
Many Yuan Dramas,such as God Bestowing a Son to an Old Man Because of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Property,and A Hermit Named Pan Lending the Future Life in Error,and Dongtanglao Persuading Black Sheep,have described the fact that some merchants realized their moral and ethical penance.
元杂剧《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庞居士误放来生债》、《东堂老劝破家子弟》都叙述了商贾通过"散家财"事件实现伦理道德层面忏悔的故事。
补充资料:元杂剧
元杂剧

    中国元代戏曲艺术。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北杂剧。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山西洪洞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

山西洪洞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


   
    形成与兴起 元杂剧的形成与兴起,有着政治、经济和戏曲艺术本身的诸多因素,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使不少富于反抗性的剧目应运而生;大都、真定、平阳等北方都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随着都市的繁荣,特别是宋代众多的勾栏瓦舍,容纳了各种品位的艺术在一起演出,更有利于作为综合性艺术戏曲的发展和成长。众所周知,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②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而旦、末的分行更细,以正旦、正末主唱,而净仍保存着发科打诨的特色。③元杂剧发展了金院本的表演伎艺。如武行的筋斗,花面脚色的打诨等等,提高了演出质量。④元杂剧的面部化妆和服饰,与金院本几乎一致,最近几年在山西出土的金代墓葬中的戏俑,作了有力的证明。元杂剧是汲取了众多的伎艺,包括杂技、歌舞、北方俗谣俚曲,特别是吸收了诸宫调、唱赚的联套优点,在继承宋杂剧、金院本戏台演出经验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而形成的。
    表演与演员   唱、云、科三者构成了元杂剧表演艺术核心。唱即歌唱,除由一个脚色从头唱到底外,还有脚色不变,主唱人物可换,这叫做改扮或倒扮,约占1/3。一人主唱可集中力量刻画主要人物,使之形象鲜明。云即宾白,由于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可分诗对宾白、教语宾白及类似顺口溜的宾白等,语言质朴,长于叙事。科,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①做工,元人称手儿,后世称为身段,如做悲科、做拔斧砍旗科。②武功,如筋斗、抢背、刀枪剑戟之类的功夫,多为做战科、混战科。③剧中穿插的歌舞,如《梧桐雨》剧中的做舞科、魔女作歌舞劝酒科,因有表演动作,故列入科内。④效果,如雁叫科、内傲风科,当时没有效果一词,所以也包括在科中。⑤检场也放在科里,想来元杂剧没有专职检场,由零碎脚色兼作,如做掇桌儿科、卒子做托砌末上科等,但主要内容还是做工和武功两个方面。元杂剧的科和南戏的介一样,基本上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身段动作,虚拟地反映生活,而且与砌末结合,虚实相生;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程式性,尽管还不够完善,但为中国戏剧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
    元代戏曲艺人 一般称为路歧,意即冲州撞府,走南闯北,到处流浪,以演戏为生。或叫散乐、行院、乐人,名称颇多,其实则一。他们大都过着贫穷的生活,受尽凌侮,有的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娱乐品,召进宫廷,属于教坊,名隶乐籍。仅据《青楼集》一书的记载,一个戏班中女演员有100多人,男演员30余人,戏班又多,演员之盛可想而知。他们都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或在勾栏,或在庙台;只有农村的业余社火,不在此例。专业艺人还有分工,有的专攻一个脚色或两种脚色,特别一些艺人既会演戏,又会写剧本,如红字李二、花李郎等。《黑旋风》、《武松打虎》、《薛仁贵》等剧目,就出自艺人之手。
    作家与作品   中国戏曲史上有作者可考的剧本始于元杂剧。元代以前的杂剧和院本,《武林旧事》著录宋官本杂剧280本,《辍耕录》录有金院本689种,但没有一部剧本流传下来。元杂剧则不同,据现存资料不完备的统计,在不到100年的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大约有200人左右,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约有730~740种。这些数字远远不能反映元杂剧创作的实际,因为佚名的作家和失载的剧本尚不止百、千。然而能看到的元杂剧剧本只有208种,连残曲29种,也不过是237种。
    衰微与影响  元杂剧衰微的直接原因是戏曲中心的南移,原在南方流行的戏曲吸收了北杂剧的长处,而且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局限,用南曲演唱,受到人们的欢迎,使北杂剧无法与之抗衡;本身的原因则在于元末明初的杂剧作品缺乏反封建的战斗精神,明初的杂剧更逐步进入宫廷的狭小天地,从内容到演出,愈来愈与人民群众疏远,元杂剧的衰微,成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元杂剧的历史作用并没有随着它的衰微而消失,其部分优秀剧目长期活跃在戏曲舞台上,表演艺术和创作经验也为后来的演员和作家所继承,它和宋元南戏一起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