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utherford
[英]['rʌðəfəd] [美]['rʌðɚfɚd]
卢瑟福
1.
Rutherford s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overy of Proton;
卢瑟福对发现质子的贡献
2.
A look into his scientific pursuit from Rutherford α-particle scattering experiment;
从α粒子散射实验看卢瑟福的治学精神
3.
The Peak of Cavendish in 20 Century: Rutherford Particular Period Research;
20世纪卡文迪什的巅峰:卢瑟福时期的研究
2) Ernest Rutherford
E·卢瑟福
3) millirutherford (mrd)
毫卢瑟福
4) 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
卢瑟福,E.
5) rutherford scattering
卢瑟福散射
1.
This work discusses and compares the methods of deriving the Rutherford scattering formula,and analyses the Rutherford scattering in the low energy(e,2e) reactions through the study on 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 of helium.
讨论和比较了用不同理论方法导出卢瑟福散射公式;分析了低能电子入射单电离氦原子(e,2e)反应中的卢瑟福散射;尤其是通过卢瑟福公式给出了有效核电荷的表达式。
2.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shielding effect of extranuclear electron, the condition of the classics descriptions of Rutherford scattering formula is derived from the principle of uncertainty relation in the quantum mechanics.
用量子力学中不确定关系的原理,推出了在核外电子非屏蔽效应的情况下卢瑟福散射公式的经典描述的条件。
6) Rutherford Model
卢瑟福模型
1.
An analysis of the Motion of the Electron in Rutherford Model;
卢瑟福模型中电子运动分析
补充资料:卢瑟福
卢瑟福(1871~1937) Rutherford,Ernest 英国物理学家。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南岛纳尔逊南郊,1937年10月19日卒于剑桥。1895年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学院获硕士学位后赴英入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成为J.J.汤姆孙的研究生。曾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教授(1898~1907)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1907~1919)。1919年接替退休的汤姆孙主持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192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主席。 1898年A.-H.贝克勒尔(见贝可勒尔家族)发现铀自动发射出穿透性很强的一种新的辐射,像X射线那样能使空气电离。卢瑟福不久就证明这种射线与X射线不同,是由两种不同的辐射组成的。他把能够使大量原子电离但易被吸收的辐射叫做a射线(1908年,证实a粒子就是氦核),而把只能产生较少电离但贯穿本领较强的辐射叫做β射线(后证实是电子流)。1900年,他发现钍及其化合物衰变成一种气体,接着再衰变为一种未知的“放射性淀质”。1902年,卢瑟福与F.索迪合作,提出放射现象是一种放射元素原子自发地衰变为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过程。1908年,由于在放射性研究方面的贡献 ,卢瑟福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11年,卢瑟福通过 a 粒子散射实验首先发现有原子核存在,并据以提出核型原子模型,这是他对科学的最大贡献。1912年N.玻尔来访,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加上M.普朗克的量子论得到玻尔原子模型,计算结果与由实验得到的氢原子光谱完全一致,玻尔因此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9年,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氮原子转化为质子(氢核)和氧原子,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实现了改变化学元素的人工核反应,很快就成为人们研究原子核和应用核技术的重要手段。1920年卢瑟福曾预言重氢和中子的存在。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