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 nationality folk music
黎族民间音乐
1.
At present,in Hainan Li nationality folk music research,high level academic achievements with scientific value seldom emerge,neither do new subjects with rational reasoning features and unique creative ideas,which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ethnomusicology.
关于海南黎族民间音乐方面的研究,目前尚缺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科研价值的研究成果,尤其缺乏具有理性思辨色彩和独特创见的新兴课题,这已成为海南民族音乐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2) music of Li nationality
黎族音乐
3) folk music
民族民间音乐
1.
The field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ercise in folk music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the key toinstruct the students how to take an investigation.
实地调查是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方法运用是指导学生开展调查工作的教学关键。
4) Korean folk song
朝鲜族民间音乐
5) Research on Tu Zu Folk Music
土族民间音乐
6) Mongolian folk music
蒙古族民间音乐
1.
Inner Mongolia is Mongolian as the main minority ethnic autonomous areas, where there is rich cultural resource of national folk music, especially the Mongolian folk music.
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自治地区,这里有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尤以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最为丰富。
补充资料:黎族音乐
黎族分布在中国海南岛的中南部,人口有817562人(1982年统计)。其中93%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其余则散居在万宁、儋县、屯昌、澄迈、琼海和定安等县。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分侾、杞、本地、美孚、德透(加茂) 5个方言区。方言中还存在土语的差别。各支系的音乐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传统音乐主要靠口传身教,以及长期生活在风俗性的音乐环境中而相传下来。黎族的传统音乐节日有三月三、赛歌会、唱歌棚、对歌班和一般节日组织起来的歌会,各支系在时间上有所不同。
黎族民间音乐有鲜明的特色,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及器乐3类,以民歌为主。各支系(包括小支系)的民歌有自己的代表性歌调,地方色彩浓郁,音乐的性格特征、表现方式和构成因素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水满调、红毛调、加叉调、四亲调、通什调、保城调、啰呢调、敦欸调、报显调、东侾调、西侾调、抱怀调、五弓调、半弓调、白沙调、牙叉调、吟唱调、吟诵调、美孚调等。这些歌调有山歌体、吟唱体、吟诵体、谣曲体、小调体等不同体裁形式,有些歌调可用于几种不同的体裁。
黎族民歌主要用黎语演唱,与汉文化接触较久的地区用汉语(如海南话、儋州话等)演唱,也有一歌中混用黎语和汉语的。黎族民歌的歌词有 3字句(现仅残存在一些仪式音乐及某些谣曲中)、5字句、7字句和3、5、7字混合句及不规则音节的组合句。最普遍的是5 字句,由一上句(出句)和一下句(对句)组成一联句。每首歌由若干联句组成,句数不定,可长可短。上句和下句的关系常有排比、对仗、对比或呼应的性质,而且不忌"合掌"。在联句之前可加上引句,之后可加上结句,两联句间还可嵌入插句或转句。歌词中常出现"承头"(把上句或上联句的第1、2、3或4个词承接在下句的句首上)和"叠尾"(把句末的两个词反覆一遍接在句末)的结构。 5字句歌词多半是带韵的。有句首韵、句中韵和句末韵。而且常以"联珠韵"为原则。遇有承头就把上句末的韵押在下句的承头之后。
用汉语演唱的歌词大多是每句7字,每首歌由4句组成,也有一些与七言绝句相似的,只是押韵、对仗和平仄没有那么严谨。
民间歌曲 根据黎族群众对民歌的分类习惯(主要按生活内容分类)结合实际流传情况来看,主要有劳动歌、情歌、叙事歌、风俗歌和日常生活歌等。
劳动歌 ①《打硪歌》,劳动呼号歌腔化,节拍较规整,演唱气息较粗犷,音型较固定,旋律多为四声音列(sol、la、do、re),气度刚强有力,属劳动号子类。②《劈山栏》,在山岭上开荒耕作时唱。音调宽广悠长,高亢嘹亮,即兴性较强,节奏和速度变化较自由,多具山歌特点,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浓郁。各支系都有自己的《劈山栏》曲调和歌腔,除旋法和歌腔不同外,在风格特点上也存在差异。《劈山栏》是黎族最古老的歌种之一,而且往往是其他歌种的基础和渊源。侾支系的热情奔放,杞支系的起伏跌宕,本地支系的抑扬顿挫,美孚支系的安闲自得,德透支系的平铺直叙,自由舒展。除大部分属山歌体裁外,也有不同体裁同时存在于一歌中,如东方县侾支系《劈山栏》较长的引句和间句属山歌体,歌词的陈述又是一词一音的吟唱体。下例是山歌型的呼唤性引句:③其他劳动歌有《打起楞贡守山园》(楞贡,亦称"叮咚",一种木棒似的敲击乐器)、《犁田歌》、《牛踩禾》、《牛踏田》、《放牧歌》、《除虫歌》等。其中有些歌带有呼唤牲口的吆喝声,一部分是山歌体,一部分是谣曲体。音乐语汇比较简朴洗练,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
情歌 可分在"布隆闺"(即寮房)内外唱的和在村外山野间唱的。《布隆闺之歌》或《夜歌》,是男女青年在布隆闺内外唱的情歌,用它来表达情意,追求伴侣。其节拍较规整,乐汇较丰富,旋律迂回曲折,婉转柔媚,音区较低,音量较小。不少属谣曲型。见下例:除谣曲体外,也有不少是用当地属布隆闺之歌一类的歌种,这些歌种多已具备较典型的小调特点。除了在布隆闺唱的情歌外,也有在村外山野间唱的。用当地山歌型的歌种或当地的谣曲来唱的。情歌一般不在家中唱。
叙事歌 流传较广的有《龙子和少女之恋》、《甘工鸟》、《刚寄之歌》等。歌词较长大。多用黎语唱,也有用汉语唱的。共3种类型:①用一个基本曲调为基础,句间交替出现几个不同的落音作为不同的收束型,有时因情绪而改变节拍和速度,带有声乐变奏的因素。曲调上的特点是叙事性的,朗诵性较强,和语言的结合较密切,音区不高,音域常在一个八度之内,偶有超过八度的。唱腔常依字行腔,是基本曲调变化反复的结构。见下例:②用当地歌种反复演唱。多是2乐句乐段或4乐句乐段的反复。歌腔有简单纯朴的,也有曲折细腻的。③讲一段故事加唱一段歌。叙说部分有自然讲述、散白(朗诵性的)、韵白(把带韵的歌词用朗诵的形式念出)。唱的部分多属吟诵体。
风俗歌 ①婚礼歌:包括婚礼前后和在宴席上所唱的歌。有插箭定亲歌、迎亲歌、合碗歌、喝酒歌、对歌、赛歌等。体裁上有地方性歌种、山歌、叙事歌、谣曲、舞歌等。②丧礼歌:有哭父歌、哭母歌、投蛋歌和一些其他仪式歌。哭歌的音调往往是哭唱交融在一起,音调和当地的歌种有一定的联系。
日常生活歌 有摇儿歌和儿歌。摇儿歌多是谣曲体,歌唱性较强。儿歌有吟唱体和谣曲体两种。生活气息较浓,曲调活泼。
歌舞音乐 民间舞蹈有劳动舞、生活舞、仪式舞 3种类型。舞蹈音乐的形式有:①歌、舞、乐和劳动四者结合在一起的,如妇女舂米时演唱的舂米歌,旋律流畅,节拍均匀规整,富有生活情趣。见下例:②以歌、舞、乐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如《打鼓舞》、《欢庆舞》、《跳娘舞》等。③用小乐队伴奏的有《清音舞》、《钱串舞》、《双刀舞》、《钱铃双刀舞》等。④用锣鼓(独木鼓)等打击乐组成的伴奏多存在于仪式舞蹈中。如《年舞》、《招魂舞》、《驱魂舞》、《平安舞》等。⑤以击拍木杠为节奏的舞蹈有《打柴舞》。
器乐 打击乐有独木鼓、楞贡竹筒、钱串、盅盘、高边锣、大小钹等;吹管乐器有牛角号、海螺、洞箫、鼻箫、利咧、觱达、小竹唢呐以及吹弹乐器口弓(即口簧)等。黎族的传统器乐曲多为独奏。如鼻箫曲、洞箫曲、口弓曲、利咧曲、叮咚曲等。曲调因支系、地区和演奏者的不同而有差异。器乐合奏主要流传在自治州的边沿地区,一般使用竹胡、椰胡、二胡、秦琴、小鼓、小锣、唢呐、利咧、竹笛等,曲目短小多样,有婚礼曲、丧礼曲、八音等。其中有些是由汉族地区传入而有所演变的,有些是由黎族民间器乐独奏曲演变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广东省歌舞团、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和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在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和改编、创作、演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较优秀的专业音乐创作有舞蹈音乐《三月三》、《草笠舞》、《喜送粮》,舞剧《五朵红云》、《甘工鸟》,民族器乐合奏曲《椰林夜曲》、《打起叮咚闹山园》,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等。
黎族民间音乐有鲜明的特色,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及器乐3类,以民歌为主。各支系(包括小支系)的民歌有自己的代表性歌调,地方色彩浓郁,音乐的性格特征、表现方式和构成因素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水满调、红毛调、加叉调、四亲调、通什调、保城调、啰呢调、敦欸调、报显调、东侾调、西侾调、抱怀调、五弓调、半弓调、白沙调、牙叉调、吟唱调、吟诵调、美孚调等。这些歌调有山歌体、吟唱体、吟诵体、谣曲体、小调体等不同体裁形式,有些歌调可用于几种不同的体裁。
黎族民歌主要用黎语演唱,与汉文化接触较久的地区用汉语(如海南话、儋州话等)演唱,也有一歌中混用黎语和汉语的。黎族民歌的歌词有 3字句(现仅残存在一些仪式音乐及某些谣曲中)、5字句、7字句和3、5、7字混合句及不规则音节的组合句。最普遍的是5 字句,由一上句(出句)和一下句(对句)组成一联句。每首歌由若干联句组成,句数不定,可长可短。上句和下句的关系常有排比、对仗、对比或呼应的性质,而且不忌"合掌"。在联句之前可加上引句,之后可加上结句,两联句间还可嵌入插句或转句。歌词中常出现"承头"(把上句或上联句的第1、2、3或4个词承接在下句的句首上)和"叠尾"(把句末的两个词反覆一遍接在句末)的结构。 5字句歌词多半是带韵的。有句首韵、句中韵和句末韵。而且常以"联珠韵"为原则。遇有承头就把上句末的韵押在下句的承头之后。
用汉语演唱的歌词大多是每句7字,每首歌由4句组成,也有一些与七言绝句相似的,只是押韵、对仗和平仄没有那么严谨。
民间歌曲 根据黎族群众对民歌的分类习惯(主要按生活内容分类)结合实际流传情况来看,主要有劳动歌、情歌、叙事歌、风俗歌和日常生活歌等。
劳动歌 ①《打硪歌》,劳动呼号歌腔化,节拍较规整,演唱气息较粗犷,音型较固定,旋律多为四声音列(sol、la、do、re),气度刚强有力,属劳动号子类。②《劈山栏》,在山岭上开荒耕作时唱。音调宽广悠长,高亢嘹亮,即兴性较强,节奏和速度变化较自由,多具山歌特点,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浓郁。各支系都有自己的《劈山栏》曲调和歌腔,除旋法和歌腔不同外,在风格特点上也存在差异。《劈山栏》是黎族最古老的歌种之一,而且往往是其他歌种的基础和渊源。侾支系的热情奔放,杞支系的起伏跌宕,本地支系的抑扬顿挫,美孚支系的安闲自得,德透支系的平铺直叙,自由舒展。除大部分属山歌体裁外,也有不同体裁同时存在于一歌中,如东方县侾支系《劈山栏》较长的引句和间句属山歌体,歌词的陈述又是一词一音的吟唱体。下例是山歌型的呼唤性引句:③其他劳动歌有《打起楞贡守山园》(楞贡,亦称"叮咚",一种木棒似的敲击乐器)、《犁田歌》、《牛踩禾》、《牛踏田》、《放牧歌》、《除虫歌》等。其中有些歌带有呼唤牲口的吆喝声,一部分是山歌体,一部分是谣曲体。音乐语汇比较简朴洗练,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
情歌 可分在"布隆闺"(即寮房)内外唱的和在村外山野间唱的。《布隆闺之歌》或《夜歌》,是男女青年在布隆闺内外唱的情歌,用它来表达情意,追求伴侣。其节拍较规整,乐汇较丰富,旋律迂回曲折,婉转柔媚,音区较低,音量较小。不少属谣曲型。见下例:除谣曲体外,也有不少是用当地属布隆闺之歌一类的歌种,这些歌种多已具备较典型的小调特点。除了在布隆闺唱的情歌外,也有在村外山野间唱的。用当地山歌型的歌种或当地的谣曲来唱的。情歌一般不在家中唱。
叙事歌 流传较广的有《龙子和少女之恋》、《甘工鸟》、《刚寄之歌》等。歌词较长大。多用黎语唱,也有用汉语唱的。共3种类型:①用一个基本曲调为基础,句间交替出现几个不同的落音作为不同的收束型,有时因情绪而改变节拍和速度,带有声乐变奏的因素。曲调上的特点是叙事性的,朗诵性较强,和语言的结合较密切,音区不高,音域常在一个八度之内,偶有超过八度的。唱腔常依字行腔,是基本曲调变化反复的结构。见下例:②用当地歌种反复演唱。多是2乐句乐段或4乐句乐段的反复。歌腔有简单纯朴的,也有曲折细腻的。③讲一段故事加唱一段歌。叙说部分有自然讲述、散白(朗诵性的)、韵白(把带韵的歌词用朗诵的形式念出)。唱的部分多属吟诵体。
风俗歌 ①婚礼歌:包括婚礼前后和在宴席上所唱的歌。有插箭定亲歌、迎亲歌、合碗歌、喝酒歌、对歌、赛歌等。体裁上有地方性歌种、山歌、叙事歌、谣曲、舞歌等。②丧礼歌:有哭父歌、哭母歌、投蛋歌和一些其他仪式歌。哭歌的音调往往是哭唱交融在一起,音调和当地的歌种有一定的联系。
日常生活歌 有摇儿歌和儿歌。摇儿歌多是谣曲体,歌唱性较强。儿歌有吟唱体和谣曲体两种。生活气息较浓,曲调活泼。
歌舞音乐 民间舞蹈有劳动舞、生活舞、仪式舞 3种类型。舞蹈音乐的形式有:①歌、舞、乐和劳动四者结合在一起的,如妇女舂米时演唱的舂米歌,旋律流畅,节拍均匀规整,富有生活情趣。见下例:②以歌、舞、乐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如《打鼓舞》、《欢庆舞》、《跳娘舞》等。③用小乐队伴奏的有《清音舞》、《钱串舞》、《双刀舞》、《钱铃双刀舞》等。④用锣鼓(独木鼓)等打击乐组成的伴奏多存在于仪式舞蹈中。如《年舞》、《招魂舞》、《驱魂舞》、《平安舞》等。⑤以击拍木杠为节奏的舞蹈有《打柴舞》。
器乐 打击乐有独木鼓、楞贡竹筒、钱串、盅盘、高边锣、大小钹等;吹管乐器有牛角号、海螺、洞箫、鼻箫、利咧、觱达、小竹唢呐以及吹弹乐器口弓(即口簧)等。黎族的传统器乐曲多为独奏。如鼻箫曲、洞箫曲、口弓曲、利咧曲、叮咚曲等。曲调因支系、地区和演奏者的不同而有差异。器乐合奏主要流传在自治州的边沿地区,一般使用竹胡、椰胡、二胡、秦琴、小鼓、小锣、唢呐、利咧、竹笛等,曲目短小多样,有婚礼曲、丧礼曲、八音等。其中有些是由汉族地区传入而有所演变的,有些是由黎族民间器乐独奏曲演变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广东省歌舞团、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和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在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和改编、创作、演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较优秀的专业音乐创作有舞蹈音乐《三月三》、《草笠舞》、《喜送粮》,舞剧《五朵红云》、《甘工鸟》,民族器乐合奏曲《椰林夜曲》、《打起叮咚闹山园》,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