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民革命
1)  national revolution
国民革命
1.
Tung-Meng Hui,an alliance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the Tung-Meng Hui;
同盟会,国民革命的联盟——关于同盟会的性质问题
2.
An Analysis of the Populist Factor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 Case Study of Hunan Peasant Movements;
国民革命失败的民粹主义因素分析——以湖南农民运动为个案的探讨
3.
Trial Study on Shi Fu-liang s Theory about National Revolution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试论大革命失败后施复亮的国民革命
2)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国民革命
1.
A primary study on the CCP s propaganda strategy during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Period:Foucs on the "Guide" (Xiangdao) (1923-1925);
国民革命期间中共之宣传策略初探——以1923—1925年之《向导》为中心
2.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the Soviet Military Advisory Group on the North and South Part of China during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Period
国民革命时期苏联军事顾问团对南北方的影响
3.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the National Revolutio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 liberation movement.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革命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3)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国民革命军
1.
Jiang Jieshi an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to Warlords
蒋介石与国民革命军的军阀化转向
2.
Because of the fiscal difficulty and the declination of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was reorganized in 1945, nominally by means of “average reduction”.
由于国民政府财政困难和军队战斗力衰弱 ,国民革命军在 194 5年进行了整编 ,名义上采取了“平均裁减”的方式 ,而实际上在削弱较大的地方军事集团的同时 ,利用各种方式扩充了中央军队 ;对邻近中共根据地的地方军事集团则予以扶植和保留。
4)  the Great National Revolution
国民大革命
1.
Re-analyze the Failur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reat National Revolution——Chen Duxiu Is No Great Responsibility;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再分析——陈独秀不是主要责任者
5)  National Revolutionary Party
国民革命党
6)  the period of National Revolution
国民革命时期
1.
During the period of National Revolution,Marin,a delegate from the Comintern,first proposed the Inner-Party Cooperation between KMT and the CPC.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方式进行合作的建议最早是由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提出并得到共产国际赞同的;陈独秀对“党内合作”方式有一个由反对到接受,再到四次提出退出国民党的过程;从马林提出“党内合作”的依据、共产国际采纳“党内合作”的原因、孙中山坚持“党内合作”的目的看,“党内合作”是最好的合作方式的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补充资料: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军

    中国国民党组建和领导的武装部队。简称革命军,曾称北伐军、国军,俗称国民党军队,其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又称中央军。包括陆、海、空三军,但海、空军的规模始终很小。主要军种一直是陆军。国民党军队初无统一名称,1925年4月1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成立的一个旅称党军,所属其他军队称建国军、福军等。8月26日,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议决定以党军为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1926年1月后改由何应钦继任);建国湘军为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建国滇军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建国粤军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福军为第五军,李福林任军长。全军包括海军舰艇10艘、空军飞机24架,统称国民革命军。其陆军编制初期一般采三三制。每军辖3师,每师辖3团,营连排班各级依次类推。各级均设党部组织和党代表,负责政治领导工作。因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许多以个人身分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被派为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1928年后,废党代表制,师以上特别党部虽仍保留,但已是有名无实的松散组织;并重定军制,改先前以军为战略单位为以师为战略单位,平时不设军一级。师以下设旅,辖2~3团,团以下基本仍同旧制。师又分甲、乙、丙3种师,甲种师辖3旅9团,乙种师辖3旅6团,丙种师辖2旅4团。1939年春,为适应抗日战争山地作战需要,恢复军师两级制,废旅一级,由师直辖3团。抗战胜利后,改军为整编师,师压缩为旅,旅辖2团。不久,再次恢复军师两级制,每军一般辖3师,师辖3团。国民革命军成立后,首先取得了讨伐陈炯明等东征、南征战役的胜利,至1926年2、3月,由最初的5个军发展到8个军,约10万人。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次年春,先后扩至40多个军。分编成以蒋介石、冯玉祥为总司令的两个集团军。四一二政变后,大部分国民革命军追随蒋介石、汪精卫反共清党,少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于参加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国民革命军增至70个军、9个独立师,近百万人,分编成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总司令的4个集团军,于4月7日再次出师北伐。6月中旬占领京津,形式上统一中国之后,蒋李冯阎各军事集团为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展开了长达3年之久的内战,继而联合对中国工农红军及革命根据地进行了 5 次大规模军事“围剿”。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国民革命军扩大至170万人,其中陆军步兵师182个、独立旅46个,骑兵师9个、独立旅6个,炮兵旅4个、独立团20个;海军新旧舰艇74艘;空军各式飞机300余架。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和新编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1946年,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正面战场坚持了8年抗战。当时约有430万人,其中正规军86个整编师、248个旅,约200万人,特种兵、海空军等约156万人,非正规军74万人。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指挥下,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及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949年,大部被解放军歼灭,余部退往台湾。
   
   

1926年9月5日,国民革命军以炮兵围攻武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