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开平碉楼与村落
1)  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
开平碉楼与村落
1.
On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
试析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2.
Applying for World Heritage and Local Residents' Cognition of Heritage Values: A Perspective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
遗产申报与社区居民遗产价值认知:社会表象的视角——开平碉楼与村落案例研究
2)  Kaiping diaolou and residences
开平碉楼与民居
3)  Kaiping diaolou
开平碉楼
1.
Discussion on the Stytle of the Sino-west Architecture Blend in Kaiping Diaolou;
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
2.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Kaiping Diaolou World Cultural Heritage:Based on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Real Market and Potential Market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基于现实市场与潜在市场的对比分析
4)  The Design of Kaiping Diaolou
开平碉楼的设计
5)  bunker [英]['bʌŋkə(r)]  [美]['bʌŋkɚ]
碉楼
1.
The bunker is one of the most unique historical remains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碉楼是青藏高原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且文化内涵丰富,近年日益受到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有关碉楼的研究也日趋活跃。
2.
The bunker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virtual custom w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Qiang Nationality.
碉楼是羌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民俗。
6)  watchtower [英]['wɔtʃtaʊə(r)]  [美]['wɑtʃ'tauɚ]
碉楼
1.
The watchtowers in Kaiping, a classic example of integr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开平碉楼——中西文化交融之经典作
2.
On the earthquake resistance of watchtowers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从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楼的抗震性能
3.
Taking the Heihu watchtower of the Qiang Minority as an exampl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ng,construction,functions,sorts and scales of the Qiang watchtowers under the theory of Anthropology and Architecture,trying to reveal us the special building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embodied in the watchtower,and explore further the value and protection of the watchtower.
以岷江上游的茂县黑虎羌碉为例,运用人类学和建筑学理论从分析羌族碉楼的分布、建造、功能、类别、规模入手,揭示了碉楼所蕴涵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探讨羌族碉楼的价值与保护。
补充资料: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与村落

北京时间2007年6月28日早上8时35分左右,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从2000年开始启动。

一、 开平碉楼的兴起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土匪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当时县内较大的土匪有张韶、朱炳、胡南、候晚、谭钦、吴金发、张沾、黄保诸帮,他们四处劫掠,制造了无数惨案。据粗略统计,1912年至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件约有71宗,杀人百余,掳耕牛210余头,掠夺其它财物无数,曾3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苍城,连县长朱建章也被掳去。稍有风吹草动,人们就收拾金银细软,四处躲避,往往一夕数惊,彻夜无眠。华侨回乡,常常不敢在家里住宿,而到墟镇或亲戚家去,且经常变换住宿地点,否则即有家破人亡之虞。

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这样,碉楼林立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

二、碉楼的类别和建筑艺术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

(1)钢筋水泥楼

这种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收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整座碉楼的用料全部用水泥、砂、石子和钢筋建成,建成之后,极为坚固耐用,但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也有的在内面的楼层用木阁组成。

(2)青砖楼

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和青砖砌筑3种。内泥外青砖。这种碉楼,实际上就是上面说的泥砖楼,不过,它在泥墙外表镶上一层青砖,这样,不但美观,而且可以延长碉楼的使用寿命。内水泥外青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