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屯堡碉楼
1)  TunPu blockhouse
屯堡碉楼
1.
In AnShun,GuiZhout,he southwest of Chinat,here are particularily archaic construction named as TunPu buildings,which include blockhouses TunPu blockhouse.
笔者主要研究屯堡建筑中的碉楼建筑及其结构、功能、历史和特色,进而挖掘屯堡碉楼的潜在价值和文化内涵。
2)  pillbox [英]['pɪlbɔks]  [美]['pɪl'bɑks]
碉堡
3)  bunker [英]['bʌŋkə(r)]  [美]['bʌŋkɚ]
碉楼
1.
The bunker is one of the most unique historical remains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碉楼是青藏高原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且文化内涵丰富,近年日益受到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有关碉楼的研究也日趋活跃。
2.
The bunker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virtual custom w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Qiang Nationality.
碉楼是羌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民俗。
4)  watchtower [英]['wɔtʃtaʊə(r)]  [美]['wɑtʃ'tauɚ]
碉楼
1.
The watchtowers in Kaiping, a classic example of integr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开平碉楼——中西文化交融之经典作
2.
On the earthquake resistance of watchtowers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从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楼的抗震性能
3.
Taking the Heihu watchtower of the Qiang Minority as an exampl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ng,construction,functions,sorts and scales of the Qiang watchtowers under the theory of Anthropology and Architecture,trying to reveal us the special building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embodied in the watchtower,and explore further the value and protection of the watchtower.
以岷江上游的茂县黑虎羌碉为例,运用人类学和建筑学理论从分析羌族碉楼的分布、建造、功能、类别、规模入手,揭示了碉楼所蕴涵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探讨羌族碉楼的价值与保护。
5)  Blockhouse demolition
碉堡爆破
6)  fort demolition
砼碉堡
补充资料:明代屯堡

600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至今仍穿古代服装

近日,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专家专程前往距离贵阳75公里、黄果树60公里的安顺市附近进行实地考察。专家发现,今天的贵州,仍然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这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时至今日依然恪守着其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历经600年的沧桑,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这是一段关于明朝移民的历史记忆,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它既保留了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专家称,屯堡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后的明代古村。

明代驻守军队形成了古村屯堡

明代是云贵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时代。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派30万大军进攻西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并把军队留在云贵地区,又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戍地。在当地,军队的居住地称为“屯”,移民的居住地称为“堡”,他们的后裔就叫做“屯堡人”。600年过去了,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

屯内采取八阵图结构布局,建筑多为军事需要考虑

屯堡的民居结构十分有特点,基本上采用小青瓦、白粉墙。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的鲍世行教授告诉记者,虽然屯堡依然沿袭着汉族人从江淮地区带来的徽派建筑风格,但是也只是内室采用了木制结构,并且建筑平面多为合院式,采取“三房一照壁”的平面布局。而外面为了抵御外侵,选用的都是厚重的石头作为房屋的墙壁。以鲍屯为例,鲍屯内的街道狭窄,曲折多变,并且按八阵图布置,敌人进来就像进了迷魂阵,这里的房屋屋顶非常平缓,上面像鱼鳞一样错落地布满石片,各家的屋顶相连,平时居民可以很轻松地在各家的屋顶上走动。这样一旦有外敌入侵不但可以让居民迅速爬上屋顶,并能行动自如,而且屋顶上的石片扔出去就是很厉害的武器。除此以外,屯堡地区民房的门都很低,这和传统的徽派建筑的高大房门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大型的武器搬运进屋。专家说,屯堡的建筑处处都为军事上的需要做了考虑,这些设计构成了屯内多层次的防卫体系。

当地人至今仍然穿着明代服饰

记者注意到,屯堡地区妇女的服装非常特别,多以青、蓝色为主,样式为宽袍窄袖并且不加花边。据当地的老人讲,屯堡妇女的服饰是传承了明太祖朱元璋夫人“马大脚”的服饰。俗称“凤阳汉装”。这些服饰从安徽传来,如今在安徽当地早已失传,但是在屯堡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种服装在当地不仅仅作为节日或祭祀的礼仪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劳作时都穿着。屯堡当地的妇女都是自己在家纺布、漂色,再亲手缝制衣服的。当地人觉得穿着这样的衣服充满自豪感,这种衣服如今已经成为屯堡的一种标志。

唐以后,中国社会文化崇尚女子以“三寸金莲”为美,女子缠足曾被视为一种美与德的象征,而屯堡的妇女是不缠足的,据说是因为朱元璋的妻子马秀英自幼习武且不缠足。她嫁给朱元璋以后,南征北战,还率将校家属缝衣做鞋。屯堡妇女说到自己为何不缠足时总会说:“我们皇帝娘娘不裹脚,我们也不裹脚。”虽然不裹脚,但是屯堡的妇女都有一双非常别致的绣花鞋,这种鞋只有屯堡的人才会做。鲍教授说,这种绣花鞋十分讲究,鞋底是布底,鞋面上有尖头略向上翘起,呈倒勾状,鞋帮大多以蓝色、青色、绿色为底色,上面绣着色彩斑斓的花鸟鱼虫;有两层白布连接鞋帮的沿口,一直到小腿肚,从脚踝以上打绑腿。屯堡的女人不论去哪儿,就连在田中劳作都会穿着这样的鞋。

此外,屯堡妇女的发型也非常的特别,俗称“两耳盖发”。它是将一绺头发从耳下梳过,结成一个长长的辫子,在后脑勺上盘成碗口大小的发髻。已婚的妇女还要在头上带一块白手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