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Grignard coupling
格氏偶联
2) Grignard coupling reaction
格氏偶合反应
1.
The long-chain ester has been synthesized from 1-Bromoalkane, a,ω-Dibromoalkane and 11- Bromoalkanoat (in the presence of Li2CuCl4) by the Grignard coupling reaction,followed by The reduction with Triethoxysilane (in the presence of Cesiumq luoride) to give long chain alcohol.
用1-溴代直链烷,a,ω-二溴代烷及11-溴代十一酸甲酯在铜盐络合物催化剂Li2CuCl4的存在下,通过格氏偶合反应合成长链脂肪酸酯类,后者在催化剂氟化铯的存在下,用三乙氧基硅烷还原水解合成长链(奇偶数碳)脂肪族醇类。
3) tetralogy of Eisenmenger (Tet E)
艾森曼格氏四联症
4) Coupling
[英]['kʌplɪŋ] [美]['kʌplɪŋ]
偶联
1.
Preparation of 2,2′-dihydroxy-1,1′-binaphthyl by the oxidative coupling of 2-naphthol in the presence of FeCl_3/Al_2O_3 catalyst;
FeCl_3/Al_2O_3催化氧化偶联2-萘酚制备1,1′-联-2-萘酚
2.
Preparation of coupling cationic colouring stabiliz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ink-jet printing paper;
偶联型阳离子固色剂的制备及在彩色喷墨打印纸中的应用
3.
Synthesis of bipheny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 by coupling;
偶联反应在联苯液晶合成中的应用
5) Couple
[英]['kʌpl] [美]['kʌpḷ]
偶联
1.
After activated by coupling reagents such as DCC, EDCI, CDI and EEDQ in short time, Boc-Arg(Tos)-OH was coupled with TsOH·Gly-OBzl to produce N-terminal dipeptide Boc-Arg(Tos)-Gly-OBzl (1) in suitable reactive condition in 43%~97% yield.
以两条路线、多种偶联试剂 (DCC ,EDCI ,CDI ,EEDQ)合成了全保护三肽Arg Gly Asp (RGD) 。
2.
Different chrysin derivatives were successfully coupled to NO donors and we hope this kind of compounds could act asα-Glucosidase Inhibition reagents and promotion angiogenesis reagents as well as anti-diabetes and anti-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s.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设计合成几类白杨素偶联不同一氧化氮供体衍生物新型化合物,期望能同时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促血管生成作用,为开发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药物提供候选化合物。
6) conjugation
[英][,kɔndʒu'ɡeɪʃn] [美]['kɑndʒə'geʃən]
偶联
1.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nctional Polyester-co-poly (amino acid) Copolymers for Drug Molecules Conjugation
药物分子偶联用功能性聚酯-聚氨基酸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2.
In this review the conjugation mode of metal complex with an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artificial enzymes with the targets are described,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future is pointed out.
核酸切割试剂与寡聚核苷酸 (ODN)偶联制得的人工核酸酶能在特定位点断裂DNA或RNA ,为人工核酸酶的分子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3.
To overcome the toxicity effect on direct use of purified native hemoglobin, various modific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cluding diaspirin cross-linking, glutaraldehyde polymerization, O-raffinose polymerization, polyethylene glycol conjugation, liposome encapsulat.
为克服血红蛋白直接使用的毒副作用,各种修饰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包括双阿司匹林交联、戊二醛交联、棉子糖交联、聚乙二醇偶联、脂质体包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包埋等。
补充资料: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
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简称格丁根大学,位于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南端的大学城格丁根市,因英王乔治二世创建而得名。始建于1734年,于1737年向公众开放。 历史 始创 1734年时为英国国王及汉诺威大公的乔治二世决定委派其重臣冯·明希豪森在格丁根创办一所大学,旨在弘扬欧洲启蒙时代学术自由的理念,格丁根大学也因此一开欧洲大学学术自由之风气。大学创办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哲学、医学四大经典学科,尤以自然科学和法学为重。 18-19世纪 整个18世纪,格丁根大学因其极为自由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氛围而居于德国大学中心地位。到1812年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图书藏量25万册,被海内外认可的一所现代化大学。拿破仑曾于此研习法律,并言“格丁根是属于全欧洲的”。 格丁根大学初以法学闻名于世。18世纪德国著名国家法学大师皮特曾于此执教半个世纪,而吸引了大批学生求学,奥地利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柏林大学的创办者威廉·冯·洪堡都是他的学生。至1837年其建校100年时,格丁根大学因几乎每年法学院注册的学生均占全校在读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而被称为“法科大学”。而格丁根大学也因此成为18世纪德国公法学的麦加。 1837年发生了著名的“格丁根七君子事件”,格丁根的七名教授因反对汉诺威国王废除宪法之举而被驱逐出格丁根大学,格林兄弟也在此列,这一事件反映出格丁根的知识份子对自由的热爱与捍卫宪法的勇气。此后,古斯塔夫·胡果和爱希霍恩于19世纪在此执教并成为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先驱。19世纪末,创造“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著名民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在此任教。 更让格丁根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中心的是其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被称为“最重要的数学家”的高斯就于18世纪任教于此并开创了格丁根学派。此后,黎曼、狄利克雷和雅可比在代数、几何、数论和分析领域做出了贡献。到19世纪,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和克莱因更是吸引了大批数学家前往格丁根,从而使德国格丁根数学学派进入了全盛时期。到20世纪初,格丁根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世界数学中心和麦加圣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格丁根大学在全欧乃至世界上的学术地位达到了顶峰。 4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格丁根大学学习、任教或研究,其中大部分为物理和化学奖,其他为医学、和平及文学奖。不过因为大多数诺贝尔奖都是在20世纪上半叶获得的,其得主多已去世。在这半个世纪从这里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人数位居世界大学第八位,创造了“格丁根诺贝尔奇迹”。此外,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联邦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及前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均曾于格丁根大学学习法律。德国大诗人海涅也在此取得法学博士。格林兄弟在此任教并编写了第一部德语词典。现象学大师埃德蒙德·胡塞尔在此任教,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与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也先后求学于格丁根。 纳粹时期 1933年希特勒上台,对犹太人进行残酷迫害,格丁根大学也因此受到致命重创,大批知名的犹太籍科学家和学者被迫离开格丁根,去往美国。世界科学的中心立刻从德国转向了美国。 现状 2005年格丁根大学的在册学生人数近2万5千人,其中包括大学生24,398人和博士生643人。教授420名,教研人员共3千多人。它所属的医药学校下设19个中心,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诊所。自从1980年以来,该大学已经根据不同学科成立了14个院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