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水稻三体
1)  rice trisomic
水稻三体
2)  Triploid rice
三倍体水稻
3)  autotriploid rice
同源三倍体水稻
1.
Morph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observation on autotriploid rice SAR- 3;
同源三倍体水稻SAR-3的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4)  3-S cultivation
水稻三超
5)  rice population
水稻群体
1.
This experiment showed thatcharacters of rice population were influenced by the ratio of row spacing to intrarow spacing( RS/IS) under the same planting density.
试验表明 ,相同密度不同行株距比例 ( RS/IS)显著影响水稻群体发展。
6)  Rice 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
水稻三化螟
1.
In order to select best pesticides to control Rice 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a selec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50、200g/666.
为筛选防治三化螟的对口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品种,进行水稻三化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用20%阿维三唑磷EC防治水稻第二代三化螟,在蚁螟孵化盛期施药。
补充资料:水稻三黄三黑(alternations of shade of leaf color in rice)
 

水稻三黄三黑(alternations of shade of leaf color in rice)

对在本田生长期间的单季晚稻,运用肥水管理措施,实现叶色三次浓(黑)、淡(黄)交替变化过程,达到足穗、壮秆、穗大、粒饱、高产的乍苗诊断技术。这是中国上海市郊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永康,在总结种稻经验的基础技术。

第一次黄黑变化发生在分蘖期,即通过追施“小暑发棵肥”,出现第一次“黑”;分蘖末期施用的肥料落劲,结合轻搁田,出现第一次“黄”。第二次黄黑变化发生在拔节到幼穗分化前,即圆秆拔节前施“大暑长粗肥”,叶色再度转绿,达到第二次“黑”;到立秋,结合进行重搁田,肥料落劲,出现第二次“黄”。第三次黄黑变化发生在穗发育期间,即覆水后施“立秋长穗肥”,叶色再次转浓,出现第三次“黑”,到抽穗前三至五天叶色褪淡,又出现了第三次“黄”。

一黑一黄的作用是促进适当分蘖、壮苗,保证足穗、壮株。这个时期氮代谢旺盛,在叶片迅速生出的基础上,增加有效分蘖。如果分蘖期缺肥,“黑”得不够,则生长势差,分蘖迟缓,穗数不足。分蘖盛期过“黑”,分蘖末该黄不黄,则叶片长大,组织柔嫩,容易引起病虫为害。一黑一黄交替,有利于建立高产群体的骨架,并为增强光合作用创造条件。

二黑二黄是长粗和奠定壮株、防倒、培育大穗基础的时期。正常的二黑是促进光合作用,形成和累积碳水化合物的必要条件。不出现二黑,则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过小,功能下降,出穗提早,穗短粒少,产量不高。如二黑过头,不出二黄,则茎叶生长过于旺盛,呼吸强度升高,妨碍茎中碳水化合物的贮积,不利茎节发育。同时由于株高、叶大、植株光照条件不好,容易引起病虫害和后期倒伏。

三黑的出现,有利于稻穗发育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为大穗和粒重奠定物质基础。如果过黑,达不到出穗前落黄,则剑叶增大,茎叶内水溶性含氮物质增加,降低了碳水化合物的贮积,不利于茎节发育,易倒伏。同时,由于氮素同化旺盛,抑制了叶片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向穗部运转,灌浆缓慢,结果不实粒增加,粒重减轻,达不到高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