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冰温变化
1)  variability of ice temperature
冰温变化
2)  glacier variation
冰川变化
1.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glacier variation using multi-source and multi-temporal data.
本文从1976,1990,1999的Landsat及2003年ASTER系列数字遥感影像上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峰地区的4期冰川空间分布数据,在Arc/Info中综合各期数据,建立研究区1976—2003年冰川变化图谱,定量分析了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的空间变化。
2.
To study the glacier variation in response to climate warming, the Pumqu Basin located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was selected as the test area.
以西藏朋曲流域为例,利用1970年代中国冰川编目数据、2000/2001年ASTER遥感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得到研究区两期冰川分布图,在GIS支持下统计分析冰川变化趋势。
3.
Climatic data, ice core records, the tree ring index and recorded glacier variations have been used to reconstruct a history of climatic and glacial changes in the monsoonal temperate-glacier region of sou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last 400 years.
通过对中国季风温冰川区的气候实测资料、冰芯记录、树木年轮指数和冰川进退记载等多种指标的综合分析,较详细地研究了400年以来本区气候与冰川变化。
3)  glacier change
冰川变化
1.
The study of glacier change using remote sensing in Mt. Muztagta;
慕士塔格峰冰川变化遥感研究
2.
The effects of glacier change on eco-environment has attracted re-searcher s attentions for a long time past in the source regions.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和黄河源区的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为例,利用两期遥感影像资料(长江源为1969年和2000年,黄河源为1966年和2000年),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研究区典型冰川作用区小冰期(LIA)、1969年(1966年)和2000年的冰川范围变化、冰川进退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由点到面的研究方法,外推整个长江和黄河源区近几十年来的冰川变化情况,并以沱沱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冰川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4)  ice-snow variation
冰雪变化
5)  cryospheric change
冰冻圈变化
1.
Therefore,analysis on scientific issues of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should improve significantly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system and the human impress on both based on climate change,especially in cryospheric change.
长江、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我国冰冻圈萎缩的压力,明晰基于冰冻圈变化条件下江河源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科学问题,是长江、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保障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6)  temperature changes
温度变化
1.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n one portal frame;
温度变化对某门式刚架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2.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heat transfer model,the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distribution of radiant intensity of ship were simulated.
在简化舰船动态传热模型的基础之上,模拟出舰船表面瞬时温度变化与目标辐射强度的周向分布结果。
3.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heat transfer model of target,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change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ing temperature of target with that of background,it found that there is a distinctive temperature variance of the target and the background and the difference can reach about 10℃.
在简化目标传热模型的基础之上,计算出目标的瞬时温度变化,并与背景的温度比较发现,目标与背景在一天之中均存在明显温差,最大温差可达10℃。
补充资料:冰盖与全球变化

  当陆地冰体的面积超过5万平方千米时,我们称之为大陆冰盖,如南极冰盖和北极的格陵兰冰盖。若陆地冰体面积为数千平方千米至5万平方千米以下时,则称为冰帽,如南极中国长城站附近的柯林斯冰帽。南极冰盖无疑是全球最大的冰盖,它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处可达4776米。南极拥有300O万立方千米的冰体,占全球总冰量的9O%,全球总淡水量的68。

  由于气候变暖,冰盖融化,在冰盖边缘发生的冰裂缝增加,冰体崩落人海,每年就有1450立方千米的冰量形成冰山.如若融化了,就有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淡水总用量的一半进人海洋。于是人们会担心南极的冰会不会越来越少了呢?但科学家们经过长期观测却发现南极大陆每年通过降雪累积的总量竟高达1700立方千米,在南极大陆中心地带的冰层还有增厚的趋势,因而南极大陆边缘的冰体还会不断地崩入海洋,美丽的冰山还会随着洋流向北漂移。

  两极的冰雪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首先由于两极是冰雪,与赤道之间的温差可达1OO℃,于是才有大气环流产生。冰山的形成和消融会影响大洋的温度,也会导致热平衡系统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的气候。例如,南大洋贮存的热量仅占世界各大洋所含总热量的10,是一个巨大的低温水体,它占世界海冰总面积的5O%。南大洋海冰的面积不仅有年际变化,还有季节变化。大面积的海洋结冰时,海冰隔断了海洋与大气的直接接触,影响两者热量交换。海冰将85以上的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中去,使气温降低。南大洋海水结冰时,析出的盐分渗到冰下的海水中,使海水的盐度达最大值,导致海水密度加大,沉到深海,汇入流向赤道的深层环流,于是形成了流向世界各大洋的南极底层水,最远可达到北半球,每年向北输送约1000亿吨又冷又咸的南极水,对气候会产生几十年到几百年的影响。由此可见,两极冰盖、海冰、海水和大气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关键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惊人的。此外,南北两极对太阳辐射反映十分敏感,如果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减少1,于是南极冰盖就会向外延伸1100千米,这将使地球表面温度下降5℃。如果太阳辐射减少1.6,整个地球将全部被冰层所覆盖。由此可见,监测极地冰雪的变化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最理想的地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