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
1)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
2)  the Rainfall over North China in Spring
华北春季降水
3)  rainfall over North China
华北地区降水
4)  RI index describing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指数(RI)
5)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华北夏季降水
1.
The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closely and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由于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是两个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实体,两者紧密相联,且均对华北夏季降水有明显作用,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大气环流因子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及SVD等方法讨论了夏季北极涡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副热带高压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夏季北极涡及副高对华北降水的共同作用。
2.
Based on the monthly rainfall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data of 160 stations in China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rom 1951 to 2000,a key region in 50~60 °S where the January circulation anomaly may influence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is found.
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前期1月份的环流异常能够影响当年夏季华北地区的降水,反映这种异常的指数IDX高时,华北夏季降水偏少;IDX偏低,华北夏季降水偏多。
6)  summer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华北夏季降水
1.
In order to study the anomaly pattern of summer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and the cause responsible for the anomaly ,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and related circulation pattern of lower, middle and upper layer of prophase and the same time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
为研究华北夏季降水的异常规律及其成因,本文详细分析了华北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以及前期和同期的低、中、高层的环流特征。
2.
In order to study the anomaly pattern of summer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and the cause responsible for the anomaly,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and related circulation pattern, water vapor transport an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为了揭示华北夏季降水异常规律及其成因,本文详细分析了华北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有关的环流特征、水汽输送特征和向外长波辐射(OLR)特征,着重研究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并应用大气环流模式初步验证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
补充资料: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指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 北部的一片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地理:华北地区的中心是华北平原。

——————

华北地区位于北纬32°—42°之间,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渤二海。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从丹东、阜新、彰武、围场、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此线以南大部分属暖温带,作物二年三熟,黄土广泛分布。华北地区的西界,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南界为著名的秦岭淮河线,相当于≥10℃积温4500℃、1月平均气温o℃等值线。具体界线为秦岭北麓,经伏牛山,淮河至苏北灌溉总渠。亚热带作物逾越此线则不能正常生长,各种自然现象在这条线的两侧都有显著差异,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华北地区包括四个自然地理单元:东部的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中部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

辽东、山东半岛以犄角之势环抱渤海。这两个半岛上的山地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左右,只有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山势虽不高,但对海洋季风的运行却有一定的影响,构成华北地区海陆间的第一道地形屏障。中部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不超过50米,黄淮海平原北缘的冀北山地和西缘的太行山海拔600—1000米,构成华北地区第二道地形屏障,进一步阻挡海洋湿润气流的向西延伸,加强了华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华北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中心,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使自然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的危害,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