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董歌洞
1)  Dongge Cave
董歌洞
1.
Our study on old stalagmites(>250ka) using the ICP-MS 230 Th dating method shows that stalagmite D6,D7,D9 of the Dongge Cave contain continuous and high resolution paleoclimate since 400ka ago.
通过对较老(>250ka)石笋的ICP-MS230Th测年研究,发现贵州荔波董歌洞D6、D7、D9石笋具有比较连续的高分辨记录,最老年龄超过400ka,通过230Th测年数据的分析为建立我国西南地区500ka以来标准剖面打下基础;对董歌洞3根大型石笋135个230Th年龄数据及生长速率的分析研究,发现石笋生长速率在大尺度的变化上与海洋沉积SPECMAP曲线δ18O记录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并与北纬25°夏季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曲线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石笋生长速率的变化在间冰期处于高值,而在冰期时为低值,在间冰期和冰期转化阶段生长速率呈跳跃式变化。
2.
The well-replicated oxygen isotope records of stalagmites from Hulu and Dongge Cave, Southern China indicate temporal variation of oxygen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s over the last two glacial-interglacial circles.
中国南部重复性很好的南京葫芦洞和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主要代表了当时的降水氧同位素信息。
2)  Dongbei Cave
董背洞
1.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im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ongbei Cave and Shuijiang Cave of Guizhou Province;
贵州董背洞和水江洞内动物群落结构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英文)
3)  Etong Xian Ge
《洞仙歌》
4)  Dong Xian Ge ci
洞仙歌词
5)  reginal culture of Dongting Poem
洞庭诗歌
6)  Research on the Dongting Lake s Poetry of Tang Dynasty
唐代洞庭诗歌研究
补充资料:洞仙歌·江南腊尽
洞仙歌·江南腊尽
洞仙歌·江南腊尽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体裁==:词

目录

  • 1 作者简介
  • 2 原文
  • 3 词牌释义
  • 4 赏析
  • 5 简评
  • 6 话外音

[编辑]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编辑] 原文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编辑] 词牌释义

〔题考〕 《花庵词选》:“公自序云:‘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调者,独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墨庄漫录》云:“顷见一诗话,全载孟蜀主一诗:‘冰肌玉骨清无汗......。’云:‘东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檃括稍协律,以赠之也。’据此乃诗耳,而东坡自序,乃云是﹝洞仙歌令﹞,盖公以此叙自晦耳。﹝洞仙歌﹞腔出近世,五代及国初皆末之有也。”观此,本调创始,或即自东坡。原有一“令”字,后又名﹝羽仙歌﹞。

〔作法〕 本调八十三字,首句四字句,不用韵。次句五字起韵,句法上一下四。第三句七字,第一字平仄不拘,下三字必作仄平仄,乃定格也。第四句九字,应作上五下四,今此调作上三下六,实非正格。东坡词,每不为成格所拘,即此类也。学者止作上五下四填可也。第五句亦九字,句法上三下六,唯于第三字略豆;【词律】径作句,转失一气呵成之义矣。下六字,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字若用仄,则第五字须用平,方得相称。后阕换头。首句五字,不协韵,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二句四字,实即下七字句之豆。第三句七字,与前阕第三句同,宜拗。第四句五字。仄起平收,实亦下句之豆,句法且与第二句同。第五句四字。第六句七字,句法上三下四。第七句八字,实系仄起平收之七言拗句,上冠一豆“但”字耳。结句九字,上五下四,语气须连贯到底,故上五字亦可作豆。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

[编辑] 赏析

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

以下赞美柳的体态标格。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使人想到少女的细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