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ishanping site
西山坪遗址
1.
The phytolith evidence of rice together with AMS 14C dating of charcoal and charred seed from Xishanping site in Gansu shows that the rice has been cultivated about 5 000 years ago in Tianshui, Gansu province.
西山坪遗址水稻遗存的植物硅酸体记录和炭屑以及碳化种子加速器14C测年显示甘肃天水5000年前已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西北部有精确定年的最古老的稻作遗存,也是水稻种植的最西北端。
2) Xishan site
西山遗址
1.
In this paper,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sand-tempered and pure-clayed pottery excavated from the Xishan site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transient hot wire method.
用瞬态热丝法对西山遗址出土的泥质陶和搀砂陶进行了导热系数测试 。
2.
Parafunctional and other tooth wear,caries and antemortem tooth loss,as well as other oral health indicators and cultural-related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on dental remains dating to the Pre-Qin period from the Xishan site,Lixian County,Gansu Province.
本文以甘肃礼县西山遗址早期秦人的遗骸资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牙齿磨耗、龋病、生前牙齿脱落、上下颌骨表面骨质隆起等指标作为主要观察内容,与国内外相关样本组作对比分析;与此同时,结合食谱分析结果,西山先民饮食状况较为复杂多样,总体上以肉食居多,植物性食物也占一定比例;推测早期秦人的经济模式应为农牧兼营的混合经济模式。
3) Xiqiao Shan yizhi
西樵山遗址
4) the historical remains of reproduction worship in Banshanping of Nanzhao county
板山坪生殖崇拜遗址
5) Xishan Relic Site of Zhengzhou
郑州西山遗址
1.
Living environment of ancient man since 7 000 a B.P.at Xishan Relic Site of Zhengzhou in Henan Province;
距今7000年来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古代人类生存环境
6) Guanzhuangping site
官庄坪遗址
1.
Animal s remains discovered at the Guanzhuangping site in the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area belong to the Neolithic, Eastern Zhou and Ming Dynasty periods.
长江三峡官庄坪遗址动物遗骸分属于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和明代。
补充资料:台西遗址
商代中晚期遗址。位于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原河北省文物管理处于1965年 9月调查时发现,1973~1974年发掘。
遗迹 发现半地穴居址2座,地面建筑12座。房屋以梁柱为屋架,墙壁为夯土和土坯筑成。平面多为长方形,间数不等,每间长4~6米,宽约3米。最大的由6个单间组成。门开在房屋一端,个别的门道两侧有对称的4个柱穴,也许是门楼式建筑。有的房屋在山墙上半部开有风窗。一座形制较特殊的房屋,建在高出地面1米的台基上,平面呈阶梯形,无前墙,只有密排的柱穴,进门处有台阶,可能是一座斜坡式屋顶的房子。屋内堆积大量灰烬和陶容器,大量的桃、李、枣等植物种仁及重8.5公斤的人工培植的酵母。在房屋附近发现2眼水井,井内均有木质井盘,井底见有木桶、陶罐等汲水用具。这种情况表明,这里很可能是一座酿酒作坊。
此外,还发掘出100多个窖穴或灰坑。有的坑内埋牛、羊、猪三牲,有的坑内有被捆绑的人骨架,这可能是营造房屋或安葬死者时的祭祀坑。
共清理墓葬112座。 大都为中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平均长度约2米,宽约0.7米,有的墓底有腰坑,个别墓有壁龛。大都有棺无椁,以仰身为主,俯身次之,有少数屈肢葬。经鉴定,死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随葬品绝大多数是陶器,器形以鬲、大口罐最多。少数较大的墓用青铜器随葬,此外,还有骨器、玉石器、漆器、货贝等。9座墓中发现有殉葬人,有的殉1人,有的殉2人,多放在二层台上,有的并有木棺,个别墓殉葬人放在棺内墓主一侧。殉者大都是20岁上下的青年男女,也有少年、儿童,多数捆绑手脚,有少数受过刖刑。也有用狗殉葬的,少者1只,最多6只,多放在腰坑内,有的在二层台上或填土中。 遗物 出土较完整的遗物3000余件,其中以陶器、石器、骨器为最多,此外有青铜器、蚌器、漆木器、玉器、丝麻织品、植物种仁等。
陶器中主要是灰陶,其次是红陶、黑陶,也有少量的白陶、硬陶和原始瓷器等。器形以鬲、鼎、甗、斝、爵、盆、罐、大口尊、尊、壶、瓮、碗、簋、豆、盘、觚为主。一些陶器上刻有文字,主要为数目字,此外还有臣、止、乙、丁、鱼、大、刀、矢、戈等字,这里的陶文与殷墟的陶文联系十分明显,且有较多的原始性,对于探讨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青铜器大部分出自墓葬中,主要有礼器、生产工具和武器等。器形有鬲、鼎、斝、觚、爵、瓿、罍、矛、戈、戟、钺、镞、??、凿、锯、刀、匕、、甲泡、铃等。这些青铜器与郑州商代遗址、安阳殷墟所出的大体相同,但也有少数器形如柳叶形羊首铜匕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第 112号墓出土一件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部分是以陨铁加热锻成,表明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时就已经认识了铁(见彩图)。发现的漆器有盒、盘等,均为朱红地、黑漆花,花纹有饕餮、蕉叶、云雷和夔纹等,有的还镶嵌绿松石和贴金箔,装饰颇为富丽。墓中出土的若干青铜器上粘有丝织品痕迹,其种类有纨、纱、纱罗(绫罗)、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縠",这是目前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縠的实物。另外,在居住址中还发现一些已断裂的麻布残片,经鉴定,可以确定为大麻纤维。麻布是平纹组织,其中一块经纱密度为14~16根/厘米,纬纱密度 9~10根/厘米。同马王堆汉墓中的麻布非常接近,可见当时麻纺技术是相当高的。在14号墓的二层台上发现1件石镰,装在一个长方形漆盒内。有人认为此即"砭镰",是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一件医疗工具。另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一些桃和郁李等植物种子,有人认为这些植物种仁有可能是用作药物的。
分期和年代 台西遗址的文化内涵是由两期居住址和两期墓葬构成的。其相对年代从早到晚依次为早期居住址、早期墓葬、晚期墓葬、晚期居住址。根据对出土木炭的放射性碳素断代,晚期居址的年代为前1300±100年,相当于殷墟前期,早期居住址的年代根据所出遗物的比较,大致相当于郑州二里岗上层或稍早。
参考书目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台西考古队: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6期。
遗迹 发现半地穴居址2座,地面建筑12座。房屋以梁柱为屋架,墙壁为夯土和土坯筑成。平面多为长方形,间数不等,每间长4~6米,宽约3米。最大的由6个单间组成。门开在房屋一端,个别的门道两侧有对称的4个柱穴,也许是门楼式建筑。有的房屋在山墙上半部开有风窗。一座形制较特殊的房屋,建在高出地面1米的台基上,平面呈阶梯形,无前墙,只有密排的柱穴,进门处有台阶,可能是一座斜坡式屋顶的房子。屋内堆积大量灰烬和陶容器,大量的桃、李、枣等植物种仁及重8.5公斤的人工培植的酵母。在房屋附近发现2眼水井,井内均有木质井盘,井底见有木桶、陶罐等汲水用具。这种情况表明,这里很可能是一座酿酒作坊。
此外,还发掘出100多个窖穴或灰坑。有的坑内埋牛、羊、猪三牲,有的坑内有被捆绑的人骨架,这可能是营造房屋或安葬死者时的祭祀坑。
共清理墓葬112座。 大都为中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平均长度约2米,宽约0.7米,有的墓底有腰坑,个别墓有壁龛。大都有棺无椁,以仰身为主,俯身次之,有少数屈肢葬。经鉴定,死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随葬品绝大多数是陶器,器形以鬲、大口罐最多。少数较大的墓用青铜器随葬,此外,还有骨器、玉石器、漆器、货贝等。9座墓中发现有殉葬人,有的殉1人,有的殉2人,多放在二层台上,有的并有木棺,个别墓殉葬人放在棺内墓主一侧。殉者大都是20岁上下的青年男女,也有少年、儿童,多数捆绑手脚,有少数受过刖刑。也有用狗殉葬的,少者1只,最多6只,多放在腰坑内,有的在二层台上或填土中。 遗物 出土较完整的遗物3000余件,其中以陶器、石器、骨器为最多,此外有青铜器、蚌器、漆木器、玉器、丝麻织品、植物种仁等。
陶器中主要是灰陶,其次是红陶、黑陶,也有少量的白陶、硬陶和原始瓷器等。器形以鬲、鼎、甗、斝、爵、盆、罐、大口尊、尊、壶、瓮、碗、簋、豆、盘、觚为主。一些陶器上刻有文字,主要为数目字,此外还有臣、止、乙、丁、鱼、大、刀、矢、戈等字,这里的陶文与殷墟的陶文联系十分明显,且有较多的原始性,对于探讨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青铜器大部分出自墓葬中,主要有礼器、生产工具和武器等。器形有鬲、鼎、斝、觚、爵、瓿、罍、矛、戈、戟、钺、镞、??、凿、锯、刀、匕、、甲泡、铃等。这些青铜器与郑州商代遗址、安阳殷墟所出的大体相同,但也有少数器形如柳叶形羊首铜匕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第 112号墓出土一件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部分是以陨铁加热锻成,表明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时就已经认识了铁(见彩图)。发现的漆器有盒、盘等,均为朱红地、黑漆花,花纹有饕餮、蕉叶、云雷和夔纹等,有的还镶嵌绿松石和贴金箔,装饰颇为富丽。墓中出土的若干青铜器上粘有丝织品痕迹,其种类有纨、纱、纱罗(绫罗)、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縠",这是目前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縠的实物。另外,在居住址中还发现一些已断裂的麻布残片,经鉴定,可以确定为大麻纤维。麻布是平纹组织,其中一块经纱密度为14~16根/厘米,纬纱密度 9~10根/厘米。同马王堆汉墓中的麻布非常接近,可见当时麻纺技术是相当高的。在14号墓的二层台上发现1件石镰,装在一个长方形漆盒内。有人认为此即"砭镰",是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一件医疗工具。另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一些桃和郁李等植物种子,有人认为这些植物种仁有可能是用作药物的。
分期和年代 台西遗址的文化内涵是由两期居住址和两期墓葬构成的。其相对年代从早到晚依次为早期居住址、早期墓葬、晚期墓葬、晚期居住址。根据对出土木炭的放射性碳素断代,晚期居址的年代为前1300±100年,相当于殷墟前期,早期居住址的年代根据所出遗物的比较,大致相当于郑州二里岗上层或稍早。
参考书目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台西考古队: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6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