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避碰控制模型
1)  Anti collision control model
避碰控制模型
2)  real time control of obstacle avoidance
实时避碰控制
3)  Model of ship's aut-avoiding colli
船舶自动避碰模型
4)  Ship Dynamic Collision Avoidance Space Model
动态避碰空间模型
5)  control model
控制模型
1.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laminar cooling control model in Steckel mill of Anyang Iron and Steel Co;
层流冷却控制模型在安钢炉卷轧机的应用及改进
2.
Control strategy and control model for an accelerate cooling control system of plates after rolling;
中厚板轧后快速冷却系统控制策略与控制模型
3.
The control model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microcomputer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which is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 of the train;
客车空调机组微机测控系统控制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6)  model control
模型控制
1.
The PVC polymerization process was controlled comprehensively and optimumly by fully utilizing the powerful functions of DCS system and using such means as model control,fuzzy logic control,variable PID parameter control,program control,heat balance estimation control,series control and DCS inside blocking.
充分利用DCS系统的强大功能,采用模型控制、模糊逻辑控制、变PID参数控制、程序控制、热量衡算预估控制、串级控制、DCS内部分程等手段,对PVC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优化综合控制。
2.
The control theory is divided into model control theory and engineering control theory by the content of the control theory, and the connection of them is expatiated on.
从控制理论的内容上将控制理论分为模型控制论和工程控制论,并且阐述了两者的关系;讨论了反馈控制系统对控制理论的需求,从目标函数的多少、控制策略集的大小以及控制策略的求取三方面研究反馈控制系统对控制理论的要求;研究了自动化对控制理论的需求,为了解决此课题,从扩展目标函数入手,给出复杂控制系统的概念,并且给出了复杂系统控制理论的主要内涵,展望了复杂控制系统控制理论的意义。
3.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virtual model and the comparison on model construction method,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model 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user,model control machine and the rational mechanism of model check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pplication model in teaching.
本文通过对现有虚拟模型的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的对比,结合在教学中应用模型的特点及应用模型时出现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使用者、模型控制机、模型检测合理性机制的模型建立方法。
补充资料:《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
      为防止船舶碰撞,确保船舶航行安全,规定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必须共同遵守的海上交通规则的国际公约。
  
  早在1910年若干海运国家就协商制定了《1910年布鲁塞尔海上避碰规则》。1948年在第三次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上,对1910年避碰规则作了修正,通过了《1948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则于1954年1月1日生效。1960年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简称海协,现改称国际海事组织)召开第四次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对1948年规则作了修改,通过了《1960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则于1965年9月生效。1972年10月16~20日,海协在伦敦召开会议,在对《1960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公约包括条款、附则和 4个附录。公约条款就公约签署、批准、生效条件和修正程序等作了规定。附则为《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则对公海、毗连区和领海内一切水域中航行的所有船舶在下列几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即:安全航速、避免碰撞、在狭窄水道航行和分道通航的行动准则;船舶之间追越、对遇、交叉、让路和直航时的责任;号灯、号型的设置位置和要求;各种声响和灯光的含义。4个附录是:①号灯和号型的位置和技术细节;②在相互邻近处捕鱼的渔船额外信号;③声号器具的技术细节;④遇险信号。公约自1977年 7月15日生效,并代替《1960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截至 1984年8月31日,公约共有88个缔约国。
  
  中国于1957年12月23日承认了《1948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但对规则中的非机动船部分作了保留。但在《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生效后,中国于1980年1月7日加入了公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