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超额劳动
1)  excess labor
超额劳动
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cess labor commonly occuring amongcollege journal editorial staff.
本文针对高等院校学报普遍存在的编辑人员超额劳动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利弊、合理的劳动报酬以及解决学报编辑超额劳动的办法进行了研讨。
2)  labor quota
劳动定额
1.
Mine labor quota management forecasting system based on BP network;
基于BP网络矿山劳动定额管理预测系统
2.
On strengthening the labor quota management under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现代企业制度下应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
3.
MODAPTS-Study on a Method of Labor Quota;
MODAPTS-一种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研究
3)  production quota
劳动定额
1.
Research purposes: The purpose was to seek the way suited to professional features of production quota for establishing model and inspection index during establishing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oduction quota.
研究目的:在建立劳动定额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寻找符合劳动定额专业特点的建模方式和检验指标。
2.
The author argues that production quotas, work plans, and management evaluations are the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劳动定额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是编制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 ,也是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4)  work quota
劳动定额
1.
Discussion the necessary of strengthening the work quota measurement;
浅谈加强劳动定额测定工作的必要性
2.
It was explained how to formulate the work quota for railway industry, how to link up the work quota and the enterprise BOM form , then computed the work quota of every part and the whole of the product finally.
阐述如何采用计算机编制铁路工业劳动定额以及如何将劳动定额与企业的BOM表进行衔接,最终计算出产品各大部件及整个产品的劳动定额的方法。
3.
Under the situation of lack of administration of work quota and driven by profits,the work quotas made by enterprises themselves always are too high.
在政府劳动定额管理缺失的情况下,由企业自行制订的劳动定额在企业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因为标准过高,从而成为一种对劳动者危害极大的隐性侵权方式。
5)  labour quota
劳动定额
1.
This paper make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bour quota in internal contracts of coal enterprises.
劳动定额是煤炭企业贯彻按劳分配的基础,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劳动定额在煤炭企业内部承包中的应用,首次提出了承包产量、承包单价、承包工资与劳动定额的关系模型。
6)  labor share
劳动份额
1.
Changes in the labor share of GDP:a U-shaped curve
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英文)
2.
The U Curve of Labor Share in GDP du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
补充资料: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
      前者指劳动者为维持自己及其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劳动,后者指超出上述范围的劳动。
  
  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划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才出现的。在原始公社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的劳动所获仅能维持最低的生活,因此人们的全部劳动都是必要劳动,不存在剩余劳动。到原始公社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逐渐产生了剩余劳动,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剥削和阶级。恩格斯说:"当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因而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1页)。这就是说,阶级是在剩余劳动出现而生产又不是高度发展的时候产生和存在的。
  
  在剥削制度下,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也就是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的划分。但在奴隶社会,奴隶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无酬劳动;在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下,农奴的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明显地划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采取工资的形式,表现为整个劳动的报酬,剩余劳动则采取剩余价值的形式,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从而掩盖了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界限,抹煞了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的区别。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对立性质,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废除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力不再是商品;因此,劳动者的必要劳动不再由劳动力价值决定,剩余劳动也不再表现为剩余价值,从而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对立也被消除,不再表现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划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丰富和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必要劳动的范围将日益扩大。
  
  K.马克思说:"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的需要量的劳动,必须始终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5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但仍然存在着剩余劳动,而且要求它不断增长。因为只有剩余劳动的不断增长,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扩大,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并为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