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理性实质
1)  rational substance
理性实质
1.
After understanding news wants rational substance fully we can clarify .
弄清新闻需要概念的这种理性实质,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新闻价值论的一些疑难问题,澄清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混乱,具有重要意义。
2)  substantial reason
实质理性
1.
After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several theories,such a conclusion has been made from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among civil law,administrative law and economic law from the point of form reason and substantial reason.
经济法诉讼能否成为一种独立的诉讼类型,从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这一对民法、行政法与经济法的本质差异的视角,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即以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为主要代表的传统诉讼样式,已无法应对由彰显着实质理性的具有现代回应型气息的经济法上的权利义务而产生的纠纷。
3)  essential rationality
实质合理性
1.
Based on the difficult position of the bureaucratic system,the paper exposes many "paradoxes" in the rationalization of bureaucratic system and finds that the essential rationality has been replaced by formal rationality in the bureaucratic system.
基于实践中公共行政体制的重重困境,笔者着重解读了官僚制理性化进程中的诸多“悖论”,并从中感悟到官僚制的形式合理性取代和湮灭了其实质合理性,各种摈弃和超越官僚制的理论并不能涉及官僚制背后深层面的问题;官僚制自身的“二律背反”体现为:官僚制管理是必须物的同时又是实现国家目标的障碍。
2.
In Weber s idea, the contradiction is unscrambled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formal rationality and the essential rationality: the formal rationality and the essential illogicality form the basal character in modern society.
在韦伯的思想中,现代社会的矛盾即从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相互关系和张力中解读的:形式上的合理性与实质上的非理性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4)  substantial rationality
实质合理性
1.
The mixture of form rationality and substantial rationality and the unity of social protection and guarantee of human right are the concept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riminal law.
贯穿中国刑法现代化的思想主线是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融合、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的统一,因此,刑法现代化视野下的犯罪概念也应体现这一价值取向。
5)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实质合理性
1.
In this lecture, the author studies the essential spirit of the principle of a legally prescribed punishmen t for a specified crime, based on the couple of categories of formal rationality and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面向2 1世纪的刑事司法理念首先要求对刑法理念进行探讨,这种探讨应立足于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这一对范畴,并以此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做深入的挖掘。
6)  material physiological damage
实质性生理损害
补充资料:发达国家主导弱化我实质影响力 中国亟需定价权
中国是世界上石油、铜、大豆等许多大宗原材料的%26#8220;大买家%26#8221;,却没有大宗原材料的国际定价话语权,要随时无奈承担国际市场投机涨价的风险。中国对世界大宗原材料贸易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动,却没有掌握大宗原材料市场竞争的%26#8220;主场权%26#8221;,对国际大宗原材料市场影响大但%26#8220;影响力%26#8221;薄弱。世界经济运行中凸显的这一悖论现象正威胁着中国的经济金融战略安全。     中国遭遇的这一经济悖论现象并不是偶发现象,而是战略性的。要有效化解这一现象,中国迫切需要从总体上、从全局上予以战略应对,加快建立大宗原材料国际战略,及早构建对全球大宗原材料市场的%26#8220;影响力体系%26#8221;,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大买家无奈承担国际市场投机涨价风险     2005年春节过后,中国企业迎来新一年的生产原材料进货高峰期,与之伴随的是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相继提价。国际铜价在库存巨减与需求强劲的情况下,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高,而WTI原油价格在4个月之后,重回53美元以上。整个2月份,食物、工业金属、基本工业原料等悉数稳步上涨;CRB期货指数单月涨幅7.11%,创下10年来单月涨幅的新纪录,其中能源指数暴涨7.84%,谷物暴涨16.12%;工业原料暴涨10.08%。国外铁矿石供应商最近甚至采取联手行动,迫使中国企业接受4月1日起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7成以上的条件。     中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原材料采购中没有从大市场、大购买中获益的现象,近几年来日益严重。2004年,中国部分大宗原材料采购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0%至35%,其中铜进口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20.6%,大豆进口量占31.2%。而同期,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石油、铜价格波幅分别为73%和39%,大豆、玉米和棉花价格波幅分别为112%、76%和70%,主要品种价格均创出近10年甚至20年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买家的每一次购买,几乎都暴露在国际市场面前,成为国际大型基金的%26#8220;逼仓%26#8221;对象,被迫%26#8220;追涨杀跌%26#8221;甚至%26#8220;高买低卖%26#8221;,以承担巨额损失而告终。去年5月至6月,芝加哥原材料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下跌前,中国在高价区订购的南美大豆总量高达450多万吨,船未到岸,每吨损失已超过1000元以上,每船损失高达2000万至5000万元。根据统计,中国初级产品贸易逆差在2004年上半年便高达378.37亿美元。     中国成为全球的加工、生产中心,但主导了生产,主导不了贸易。中国企业处于产业低中端加工生产环节,成为遭受境外企业、国际炒家两头夹击的%26#8220;三明治%26#8221;:一头是境外对中国外贸企业所需能源、资源、原材料的价格战,一头是境外对国际市场和营销渠道的掌控。据一些外贸企业人士介绍,境外企业正是借助这些优势,将中国出口原材料的价格压到最低,把持着作为产业高端的贸易金融环节牟利。而中国企业出口原材料,很难绕开国际中间商直接进入国外最终端市场,只能被动地参与交易。以服装为例,一般外商在中国的采购价与国外连锁店的售价之比为1∶8至1∶10。即在中国的采购价如果是1美元,那么在美国或欧盟国家商店的售价为8美元至10美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