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unhuang medical scroll
敦煌医卷
3) Dunhuang written volume
敦煌写卷
1.
There are 31 groups of interchangeable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Dunhuang written volume.
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残卷)中共有通假字31组,为研究汉字的形义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判断理解文献古义,辨清学术史上的相关论争,提供了实证材料。
4) Dunhuang Can Juan
敦煌残卷
1.
Property of Dunhuang Can Juan and Its Historic Value in Research into the Native Place of Sun Tzu;
敦煌残卷(北图位字79号)的性质及在孙子故里考证中的史料价值
6) Dunhuang and Turpan manuscripts
敦煌吐鲁番寫卷
补充资料:敦煌卷子谱
中国古谱。1900年在中国敦煌石窟藏经洞发现所藏的一卷经的背面,用古代谱字记写的一批乐曲,今称敦煌卷子谱或敦煌曲谱。卷子正面的经文系抄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据此推断这批曲谱抄写的时间大致与之同期或稍晚,为研究唐、五代音乐的重要文献之一。原件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
自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中外学者对敦煌卷子谱进行多方面研究,并试图通过解读,将其译为现代曲谱,但迄今对这些曲谱的译谱以及其体式的辨识等,尚无一致的看法。
敦煌卷子谱用""等谱字及几个可能是节拍及演奏手法符号记写。不少学者认为是琵琶谱,也有人认为是管色谱。由于二者记谱示意的法则不同,如各据其法则译谱,其结果相异。
按照卷子谱上的分段标题,全谱计有25首乐曲,其曲名为《品弄》、《口弄》、《倾杯乐》、《急曲子》、《长沙女引》、《撒金沙》、《营富》、《伊州》、《水鼓子》等。其中的"慢曲子"、"急曲子"、"又曲子"等,似为曲式或段落名称,而非曲名。
按抄写的笔迹,这25首乐曲分为3群,即1~10曲为第 1群,11~20曲为第2群,21~25曲为第3群。对此谱的体式,有人认为是联曲体的唐代大曲谱;有人认为是单曲体的唐代歌曲──"曲子"的伴奏谱;也有人认为是唐代舞蹈的伴奏谱。
数十年来,致力于敦煌卷子谱的研究者,曾有任二北、杨荫浏、饶宗颐、张世彬及日本学者林谦三与平出久雄等,继起者有叶栋、何昌林等多人。他们或将其译成现代曲谱并付诸音响,或发表论文各抒己见,而音乐古谱学的研究探讨,也正继续向纵深发展。
又,在另外两幅敦煌卷子中,尚分别记写有《浣溪沙》乐曲片断和"二十谱字"(见图)。在"二十谱字"旁边所附的"散打四声"、"小指四声"等术语,对验证敦煌卷子谱实为琵琶谱,确系一项重要资料。
自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中外学者对敦煌卷子谱进行多方面研究,并试图通过解读,将其译为现代曲谱,但迄今对这些曲谱的译谱以及其体式的辨识等,尚无一致的看法。
敦煌卷子谱用""等谱字及几个可能是节拍及演奏手法符号记写。不少学者认为是琵琶谱,也有人认为是管色谱。由于二者记谱示意的法则不同,如各据其法则译谱,其结果相异。
按照卷子谱上的分段标题,全谱计有25首乐曲,其曲名为《品弄》、《口弄》、《倾杯乐》、《急曲子》、《长沙女引》、《撒金沙》、《营富》、《伊州》、《水鼓子》等。其中的"慢曲子"、"急曲子"、"又曲子"等,似为曲式或段落名称,而非曲名。
按抄写的笔迹,这25首乐曲分为3群,即1~10曲为第 1群,11~20曲为第2群,21~25曲为第3群。对此谱的体式,有人认为是联曲体的唐代大曲谱;有人认为是单曲体的唐代歌曲──"曲子"的伴奏谱;也有人认为是唐代舞蹈的伴奏谱。
数十年来,致力于敦煌卷子谱的研究者,曾有任二北、杨荫浏、饶宗颐、张世彬及日本学者林谦三与平出久雄等,继起者有叶栋、何昌林等多人。他们或将其译成现代曲谱并付诸音响,或发表论文各抒己见,而音乐古谱学的研究探讨,也正继续向纵深发展。
又,在另外两幅敦煌卷子中,尚分别记写有《浣溪沙》乐曲片断和"二十谱字"(见图)。在"二十谱字"旁边所附的"散打四声"、"小指四声"等术语,对验证敦煌卷子谱实为琵琶谱,确系一项重要资料。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