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学课程表问题
1)  university timetable problem
大学课程表问题
1.
Based on analyzing the university timetable problem,a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random-weight approach is proposed,each factor of the algorithm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o solve university timetable problem.
在分析大学课程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基于随机权重和方法的遗传算法求解大学课程表问题,并对整个算法进行设计与实现。
2.
This paper analyzes characterizes and then construct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university timetable problem.
根据大学授课形式的特点建立了大学课程表问题的数学模型 ,给出了求解该问题的遗传算法 。
3.
In this paper,a phase-divided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university timetable problem.
大学课程表问题UTP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典型的组合优化和不确定性调度问题,并且已经被证明是NP完全问题。
2)  University Timetabling Problem
大学课表问题
1.
University Timetabling Problem is a representative problem in this areaand it has been proved to be NP Complete.
大学课表问题是时间表领域的代表性问题,已被证明为NP完全问题,求解难度较大。
3)  University Timetable Problem
课程表问题
1.
The case-injection-based genetic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university timetable problem;
案例注入式遗传算法在大学课程表问题中的应用
4)  timetable problem
课程表问题
1.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timetable problem,the NP-hard problem, this paper designs a new method by the use of R_timetabl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 of college courses arrangement.
为了处理课程表问题这个NP完全类问题,根据大学编排课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全新的使用R_时刻表的设计方法。
2.
The experiments verify that this method is useful for solving the timetable problem.
课程表问题是NP完全类问题。
5)  University Timetable Problem (UTP)
大学排课问题
1.
The University Timetable Problem (UTP) is a typical NP-hard problem.
大学排课问题(UTP)是典型的组合优化和NP完全问题。
6)  university timetabling
大学课程表
补充资料: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是一个两年制的预科课程。现时在全球121个国家(到2005年为止),已有 1,469间学校提供以上课程。 这个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ibo)组织及管理。在世界大部份国家的大学,已经接受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为认可的入学资格,而且如成绩优异,分数可在美国大学折换成学分。

[编辑] 课程

课程由六个组别组成:包括第一语文、第二语文、个人与社会、实验科学、数学及艺术。除上述六个科目之外,学生需完成一组核心科目:知识理论(theory of knowledge / tok),创意、行动与服务(cas)。另外,ib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四千字的延伸论文。每个科目会以1至7分来评分,合42分;另外在“知识理论”科及延伸论文中成绩优异的同学会获得最多三分(bonus points)。因此,学生可以在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中得到最多45分。

如果学生学习一种自己母语以外的语言, 他们可以获颁双语文凭( bilingual diploma)。如学生选择不完成整个课程,他们可以获颁他们选修科目的学科证书('subject certificates')。

〖学科〗

学生一般修读六个不同组别(如以下所列)的科目。当中包括三个(或四个)高级水平科目(hl)及三个(或两个)标准水平科目(sl)。修读高级水平科目需大约240 小时的上课时间;而标准水平科目则只需150小时。

组别一:第一语言(a1) – 这一般是学生的母语。课程提供超过八十种不同语言供学生修读。如果学校没有提供学生的母语以供选读,他们可以以自学方式修读,但该语言只可作为标准水平科目。

组别二:第二语言 – 一种额外的语言。可以以a2, b (sl or hl) 或ab initio(初学) (sl)修读。 这一组的科目可以以第二个a1 语言科目代替。

·第二语言a2(hl/sl) - 这是予能流利地说此语言的同学修读,或是予以此语言为母语的同学来修读。

·第二语言b(hl) - 这是予对此语言有4至5年经验的同学修读。

·第二语言b(sl) - 这是予对此语言有2至5年经验的同学修读。

·第二语言ab initio(sl) - 这是予为初学者的同学修读。

组别三:个人与社会 – 这是人文及社会科学科目。例如 “哲学”、 “经济学”、“工商管理”、“心理学”、“社会人类学”、“全球资讯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 global society /itgs)、“地理 ”和“历史 ”(或“伊斯兰世界历史”)。高级水平科目中,历史科会以不同区域分类:包括“美洲历史”、“欧洲历史”、“非洲历史”、“西亚历史”和“东亚及东南亚历史”。以上的分类一般是根据学校的所在地而定。国际文凭组织(ibo)有时会特许在一些学校中,学生可以选择三个属于组别三的科目而不选修第四组别科目。

组别四:实验科学 – 科目例如:“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系统学”和“设计科技”。由于有些大学的入学要求是需要此组别的科目,因此,在某些国家,如瑞典、芬兰、新西兰和土耳其,容许学生选修三个此组别的科目而不选修组别三。

组别五:数学 – 当中的科目由浅至深排列是:“数学研习”(sl), “数学”(sl)和“数学”(hl)。这一组别亦包括“计算机科学”,但只视作选择性科目,并不能代替其他数学科目。

组别六:艺术 – 科目例如“视觉艺术”、“电影”、“音乐”、“舞蹈”和“剧场艺术”。学生亦可选修其他五个组别中的一个科目来代替此组别。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曾被批评是歧视艺术工作者,因它容许专注于其他科目范畴的学生以该些组别中的另一科目来代替艺术组别科目;而热爱艺术的学生则不可作此选择。而亦有人认为学生可以用他们在“创意、行动与服务(cas)”的50个“创意(creativity)”时数来充实他们在艺术方面的热诚。在一些学校,“生态系统和社会(ecosystems and societies)”可以作为组别三和组别四的科目 ,令学生可以选修两个组别六的科目。

〖延伸论文〗

学生须在一个自选学科(不一定是考试科目,但不可是跨学科)中, 撰写一篇以四千字为限的论文(extended essay, or ee)。 这让学生有机会探求一个自己有兴趣的课题,利用在课堂及日常生活里所学的知识及技巧作出批评、研究以及分析。这个项目需要学生的独立研究以至论文的写作能力。每一个学生会被分配一位监督老师,他会在整个过程中提供协助。如要完成国际文凭课程,这篇毕业论文是必须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