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动物食源
1)  availability of animal foods
动物食源
2)  food of animal origin
动物源食品
1.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tatus quo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risk assessment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in food of animal origin,mainly including hazard identification,hazard characterization,exposure assessment and risk characterization.
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进行风险评估的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危害鉴定、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意义在于为我国即将开展的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3)  Foodstuffs of animal origin
动物源食品
1.
Spectinomycin,streptomycin,dihydrostreptomycin,amikacin,kanamycin,apramycin,gentamicin and neomycin in foodstuffs of animal origin were detected by UPLC-MS/MS.
建立了动物源食品中大观霉素,链霉素,双氢链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安普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等8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
4)  animal derived food
动物源性食品
1.
Damage caused by drug residues in animal derived food and control measures;
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的危害与监控措施
2.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nine β-agonist residues in animal derived foods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9种β-受体激动剂
5)  Animal foods
动物源性食品
1.
Several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dan colora nts in animal foods, which are HPLC, LC-MS, GC-MS etc.
介绍了动物源性食品中苏丹红检测的几种检测方法以及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区别、适用范围等,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及其注意事项。
2.
This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determination of sex hormones in animal foods.
本文以鸭肥肝样品为例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高脂肪性动物源性食品中六种性激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6)  animal food
动物源性食品
1.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nimal food safety, expatiates on the actualities of veterinary drug used in the animal food, reports the measures of the veterinary drug administer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veterinary drug administering system and the law standard, and at last, gives some advices to the veterinary drug safety in the animal food.
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我国目前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安全现状,报道了我国兽药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分析了我国兽药管理体系和法律标准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安全提出了几点建议。
2.
The article briefly presents primary problems on animal food safety quality in our country,and analyzes their hazard.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危害性分析,同时就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补充资料:动物的选食准则
鼩鼱是兽类世界的侏儒,它的体长只不过7 厘米左右,外貌有点像小老鼠。与众不同的是,这种小动物能量消耗特别厉害,食物消化得很快。它的肚子简直像个无底洞,需要一刻不停地进食。2 小时不吃东西,鼩鼱会饿得浑身无力,行动呆滞;一旦停食4 小时以上,它就会活活饿死。平时,鼩鼱只要遇到可以吃的东西,像蠕虫、甲虫、蚯蚓等,便饥不择食,照单全收。可是,如果鼩鼱同时发现一只甲虫和一条蚯蚓,它们都是活的,吃了一个,另一个就会逃走,那么这个饿得发慌的小动物,究竟先吃哪一个呢?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动物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这时鼩鼱有个明确的选食准则——挑最大的食物先吃。

    让鼩鼱在大小不同的食物之间挑选,它总是毫不犹豫地先吃最大的食物。动物学家把一种身体被分成一节节体节的蠕虫,按一节长、两节长和四节长各一段,放在这个贪婪的小家伙面前。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它总是先吃四节长的一段。鼩鼱之所以挑最大的吃,是因为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基本上与食物的体积成正比。也就是说,食物的体积越大,越容易填饱肚子,价值也就越高。

    但是,这一选食准则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对鼩鼱有利。譬如,把一堆一节长的蠕虫和一堆两节长的蠕虫,放在鼩鼱面前,它肯定会看中两节长的那一堆。实际上,它还是吃一节长的那一堆更合算。因为一节长的蠕虫体积小,鼩鼱可以连续不停地吞下肚去,而两节长的蠕虫体积较大,得花时间咀嚼,一咀嚼,摄人食物的效率就会降低。当然,在野外鼩鼱不大可能遇上这么一堆都是一节长的蠕虫。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鼩鼱的选食准则还是十分有效的。

    生活在欧洲草原上的凤头麦鸡,是以掘食泥土中的蚯蚓为生的。它们的掘食工具——喙大约只有3 厘米长,掘土的深度通常也不会超过3 厘米。科学家发现,凤头麦鸡在挖掘蚯蚓时有个万古不变的行为准则:挖最深处的蚯蚓。

    它们总是挖掘到喙所能到达的最深处,然后仔细寻找蚯蚓,似乎坚信只有那里的蚯蚓才最有价值。

    凤头麦鸡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对于这种动物来说,细小的蚯蚓填不饱肚子,粗大的蚯蚓又难以寻觅,比较理想的食物莫过于中等大小的蚯蚓了。在三四厘米深的土层中,蚯蚓的大小大体上和泥土的深度成正比:浅处蚯蚓较小,深处蚯蚓较大。于是,它们便拼命据食最深处的蚯蚓。

    在掘食时凤头麦鸡会不会见机行事呢?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故意把大蚯蚓埋在土层浅处,让凤头麦鸡一下子挖了出来。有趣的是,对于眼前的大蚯蚓,它们竟视而不见,连碰也不碰一下,仍然继续往深处挖,非要挖到最深处,才开始寻找蚯蚓。结果,浅处挖出的大蚯蚓被不劳而获的贼鸥偷去了,它们也毫不在乎。

    初看起来,这种动物不根据蚯蚓的大小,而按照埋藏食物的深度来估计食物的价值,似乎过于刻板。然而,“挖最深的”这一行为准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虽然有时会使凤头麦鸡漏掉浅处的大蚯蚓,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准则却能使它们得到较多的食物,有利于它们的生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