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两栖纲
1)  Amphibia [英][æm'fibiə]  [美][æm'fɪbɪə]
两栖纲
1.
A new species of salamander Pachytriton archospotus from Hunan Province,China(Amphibia,Salamandridae);
中国肥螈属(两栖纲:蝾螈科)一新种——弓斑肥螈Pachytriton archospotus sp. nov.
2.
A new hynobiid species Hynobius guabangshanensis from Hunan Province,China(Amphibia:Hynobiidae);
湘中西部小鲵属一新种——挂榜山小鲵(两栖纲:小鲵科)
3.
Taxonomy of the Genus Paramegophrys Liu,1964(Megophryidae,Amphibia);
掌突蟾属Paramegophrys的分类(两栖纲:角蟾科)
2)  Amphibia (fossil)
两栖纲(化石)
3)  Lissamphibia
滑体两栖亚纲
4)  amphibious [英][æm'fɪbiəs]  [美][æm'fɪbɪəs]
两栖
1.
On the design of amphibious multipurpose environment friendly dredger;
两栖多功能环保挖泥船开发设想
2.
In this paper, features of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of amphibious troops are dealt with first to establish an all-round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operation efficiency.
从两栖部队指控系统的特性出发,建立比较全面的作战运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功效函 数层次分析法分析两栖部队指控系统在作战指挥过程中的作战运用效能,计算及合成作战运用效能指标的 效能值和模型,得出评估结果。
3.
The prospect of developing a novel type of WIG,with high speed,fine seaworthiness,marvelous amphibious,and being able to fly in/beyond ground effect zone and softly land on ground,as well as maneuver in air (just like the Russian novel type of WIG,Экранолт “ИВОЛГА-2”),for both civil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 is.
文章简要地阐述了动力气垫地效翼船 (又名两栖地效翼船 )的设计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5)  amphibian [英][æm'fɪbiən]  [美][æm'fɪbɪən]
两栖
1.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word "amphibian" commonly found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and tries to explain its new meaning through people\'s metaphorical cognitive mechanisms.
从常见于报刊杂志的词语"两栖"的基本义入手,阐释它经过人们的隐喻认知机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
2.
The aquatic-spee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lways limits military amphibian to exert their capability.
水上车速一直是限制军用两栖车辆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一些的高速航渡技术大大地提高了两栖车辆的航速。
6)  Two outlines
两纲
补充资料:两栖纲
两栖纲
Amphibia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一类原始的、初登陆的、具五趾型四肢的变温动物。现生两栖动物皮肤裸露,个体发育有变态,生活于水中的幼体以鳃呼吸,营陆地生活的成体以肺呼吸。现生的有3目约40科400属4000种。除南极洲和海洋性岛屿外,遍布全球。中国现有11科40属270余种,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华南和西南山区属种最多。两栖动物既有从鱼类继承下来适于水生的性状,如卵和幼体的形态及产卵方式等;又有新生的适应于陆栖的性状,如感觉器、运动装置及呼吸循环系统等。变态既是一种新生适应,又反映了由水到陆主要器官系统的改变过程。
   现代两栖动物皮肤裸露而湿润,通透性强,在湿润状态下为肺的辅助器官。有“毒腺”。心房2个,心室1个,新陈代谢率低,对潮湿温暖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强。头扁平而短,骨片少,骨化程度弱;枕髁2个。有颈椎和荐椎各1枚,躯椎和尾椎的数目因种类而异。肋骨短或无,无胸廓。主要由鼻瓣和口腔的动作将空气压入(而不是吸入)肺内。肩带悬于肌肉之间腰带与荐椎相关联。指4、趾5。有内鼻孔、眼睑、泪腺和肉质舌。有中耳,耳盖骨与耳柱骨(镫骨)为本纲特有的复合结构;通过中耳可将声波传导到内耳。大脑分为两个半球。脑神经10对。
   以体外受精为主,卵生,卵小而多,除卵胶膜外,无其他护卵装置,幼体有侧线器官,以鳃呼吸。成体与幼体形态上的差别越显著(如无尾目),变态也越剧烈,对繁衍后代也越有利。在变态的两个阶段不能完全脱离水域或潮湿小生境。
   除了海洋和大沙漠以外,平原、丘陵、高山和高原的各种生境中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可达5000米。个别种能耐半咸水。在热带、亚热带湿热地区种类最多,南北温带种类递减,仅个别种可达北极圈南缘。有水栖、陆栖、树栖和穴居等。摄取动物性食物(蛙类蝌蚪刮取植物性食物为主)。鱼、蛇、鸟、兽等都能成为它们的天敌。
   总鳍鱼类的扇鳍鱼类偶鳍已孕育着发展为五趾型四肢的趋势,显示了硬骨鱼类与两栖类可能有的渊源关系。现生两栖动物已十分特化,是两栖动物中残存的一部分,构成一个亚纲;古代已绝灭的两栖动物在晚古生代形成重要化石类群,构成两栖纲中的两个亚纲。古代两栖动物的头骨宽扁,头部骨骼比鱼类有所简化。眼孔已靠后,吻部相应加长。鳃盖骨系统消失。头骨后端出现了一对两栖动物所特有的耳凹。具中耳。鱼类里起悬挂作用的舌颌骨变成了耳柱骨(镫骨),成为中耳里第一块听骨。双枕髁。牙齿具迷路构造。具内鼻孔。脊柱开始分化。脊椎形态多样化,是分类的基础。
   两栖动物纲分为3个亚纲:①迷齿亚纲。古代两栖动物中最主要的一类,包括鱼石螈目、离片椎目和石炭螈目。②壳椎亚纲。古老而又特化的一个类群,包括游螈目、缺肢目和小鲵目。③滑体两栖亚纲。所有现生两栖类,包括无尾目、有尾目和无足目及其化石。
   已知最早的两栖动物是发现于格陵兰泥盆纪晚期的鱼石螈,尚保留着鱼类性状残余。石炭纪气候潮湿,原始森林茂盛,两栖类得到空前发展,广泛繁殖于沼泽地带。早二叠世的景观没有多大变化,化石产地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美。二叠纪晚期起,两栖类的发展开始有衰退的趋势,整个壳椎亚纲已绝灭,迷齿亚纲里只剩下一个离片椎目继续繁荣着,但分布范围却已扩大。三叠纪,两栖类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分布几遍全球。到三叠纪末古代两栖类的两个亚纲已基本绝灭(最近在澳洲和中国报道有侏罗纪迷齿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