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湖南永州
1)  Hunan Yongzhou
湖南永州
1.
Investigation on Domestic Dog and Ca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arasite Etiology of Hunan Yongzhou Area;
湖南永州地区家养犬·猫胃肠道寄生虫病原学调查
2)  Yongzhou dialect in Hunan
湖南永州话
1.
This paper, firstly, detailedly depicts the phonetics and lexicon of Yongzhou dialect in Xincheng countryside, and compares them with which of Yongzhou dialect in Hunan and Chengdu dialect,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dialects.
本文对新城“永州话”的语音和词汇进行详细地描写,与湖南永州话和成都话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并试着分析这些异同,发现它的湘语和四川官话特征。
3)  Qianjiadong/Hunan
永州千家峒/湖南
4)  Yongzhou City
湖南省永州市
1.
Preliminary survey on turf weeds in Yongzhou City of Hunan Province
湖南省永州市草坪杂草调查初报
5)  Hunan jiangyong
湖南江永
6)  Yongshun in Hunan
湖南永顺
补充资料:永州文庙

永州文庙坐落在永州零陵城东,与永州市五中校园一墙之隔,撤区建市前称为零陵县文庙。永州文庙始建于宋朝喜定初年(公元1208年),原址在河西愚溪桥左,后曾六次迁移改建,四易其地。

据史籍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首迁城东,建成不足8年,毁于战火。明洪武三年(1371年)改迁城南。明弘治三年(1490年)因避洪水三迁城北。嘉靖十三年(1534年),当时的县令及绅士们认为庙地不吉利,曾议改迁到太平寺附近(今千秋岭一带),但因靠近南渭王文化教育而被阻止。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巡抚姜侑溪来县巡视,第四次选定康庄宅地,离现庙址约10余米处建庙,这次建成后约二百年未移址。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攻克永州时,文庙再次被毁。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旧址上重建。并于康熙八年(1669年)、雍正四年(1726年)两次重修。乾隆四年(1739年)文庙第五次迁于千秋岭上、太平寺侧的南渭王府地,历时36年。乾隆四十年(1775年)复迁到城东,原文庙左侧高地,即现文庙地址。

文庙在封建社会里是一县的最高学府,每年要在这里举行岁试和科试。岁试谷称考秀才,科试是选送优等学生参加在省府举行的会试。

古文庙建筑规模庞大。大成殿前面有三门,中间仪门,两侧戟门。仪门外有青云桥,架于泮池之上,池外筑有“宫墙”。大成殿后有“崇圣祠”,供奉孔子之父叔梁纥的牌位。大成殿左面是“明伦堂”,堂内竖有朱熹写的“忠孝”、“廉洁”匾额。明伦堂下有两个书房,一为“育才斋”,是儿童学习的地方;一为“兴贤斋”,是举人秀才的住处。右面是“乡贤祠”,还有“名宦祠”、“孝子祠”、“节妇烈女祠”等建筑,均毁于五十年代初期。文庙现存的建筑有大成殿和东西两庑,面积约700平方米。大成殿的神台上原来供大体上着木刻朱地金字“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两侧有四子配(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和十二哲(闵子、冉子、促、宰我、子贰、冉求、季路、子由、子夏、子张、有若、朱熹)的牌位。殿内垛柱上原挂有“德配天地”、“万世师表”、“与天地参”、“圣神天纵”等匾额。大成殿两侧的东西两庑称“配享从祀”。“从祀”的“先贤先儒”牌位是朱底黑字。左侧东庑在明朝以前供奉董仲舒、程灏等47人牌位。清道光年间增至65人。右侧西庑在明朝以前供奉张载、程颐等47人牌位,清道光年间增至56人。民国时期及以前,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的丁日,县内大小官吏和儒生,都要聚集文庙举行祭典,行三跪九叩大礼,先孔子,后拜“四配”、“十二哲”和“崇圣祠”等。五十年代初,殿堂内外的牌位、匾额均被毁;两庑曾改作零陵县四中(永州市五中的前身)的学生宿舍,现在是芝山区文管所的办公室及储藏室等。

永州文庙虽饮经风雨沧桑,但作为古建筑,仍以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备受世人瞩目。现存的大成殿坐北朝南,建于高1.7米的台基上,台基及月台用青石筑砌。两庑各长35.8米,宽9.3米。大成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殿高13米,庄严雄伟,富丽肃穆,彩绘斗拱,疏朗宏大,歇山重檐,翼角高,屋顶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两条彩龙匍匐屋,托着一宝葫芦,极为壮观。大成殿前檐下有汉白玉柱及青石柱各两根,柱上是龙盘凤舞的浮雕,两根木柱上亦刻着蟠龙、飞凤,额枋为“双龙抢珠”等镂空木雕,殿前石阶有石狮、石象各一对,月台中部前方的石丹墀上有浮雕的大小五条盘旋云龙。此外,殿后还存有玉石碑一块,立于青石刻的乌龟背山,碑文系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的清圣祖御制《圣对赞》,石碑两边的雕刻十分精巧。所有这些木雕、石刻的飞禽、走兽、花卉、人物等,都各具风采,造型生动逼真,雕琢玲珑剔透,堪称艺术珍品。

永州文庙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1956年,省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做过多次维修。大成殿正面为月形大门,系建国后改建。“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刻、石雕、木雕等遭到破坏比较严重,1981年至1982年由省文物部门拨款,原县级永州市(现芝山区)文物管理所主持进行了维修。大成殿大门两侧以雕花细格为墙,殿内四根大柱支撑屋顶,铺平綦天花板,中央有圆形藻。1982年维修时请零陵县建筑公司退休老工人、画师杨先哲先生用了四个多月时间,重绘山水、人物故事藻景120余幅,殿正中靠后墙处有高1.7米,长6.2米,宽2.7米的汉白玉神台,1983年,塑了高2米的孔子像坐落其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祁阳县羊角城山张秋元、黄新平等木雕师傅也参与了维修工作,为其重现昔日风采做出了贡献。现在永州文庙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成为永州人民参观浏览的一大胜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