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rporation system reform
公司制改革
1.
However there do exist some probl ems against the Corporation Law in some enterprises,which either are conducting or have complished their corporation system reform.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公司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但在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过程中或在已完成公司制改革的企业中,存在着与《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制企业不相符的问题。
2) demutualization
公司制改革
1.
The demutualization of for eign stock exchanges have become a trend.
近年来海外证券交易所进行公司制改革已成趋势。
6) Corporate Reform
公司化改革
1.
Why China s SOE Corporate Reform Fails?--an Economic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失效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补充资料: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reform of Russian serfdom in 1861
1861年3月3日俄国沙皇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决定分阶段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又称农民改革。
历史背景 俄国在19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经济逐渐上升和农奴制经济衰落的时期。前者表现在: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工业中不断扩大。1860年全俄86万工人中,自由雇佣劳动占56%,农奴劳动降为44%。在工业主体即加工制造业中,自由雇佣劳动达43万人,占87%,而农奴劳动仅占13%。在当时最先进最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达94%,农奴劳动已微不足道。②产业革命从30年代开始,到1860年已达到相当水平,机器大生产、铁路、轮船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③商品交换更加活跃。19世纪中期,全俄4300个市集的贸易总额每年可达2.3亿卢布,对外贸易从19世纪初到50年代增加了3倍多。
农奴制经济的衰落表现在:①农奴再也不能照原样生活下去了。在1835~1851年间,农奴人口减少了50万。农奴制已经难以维持和保障劳动者的生存。②农奴制严重妨碍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扩大,成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③农奴斗争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1826~1854年间,共发生农奴动709次。1858~1860年间,发生农奴动280多次。农奴斗争对统治阶级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力量。④农奴制经济已经被打开裂口。在19世纪40~50年代,一些中小农奴主已经看到雇佣劳动比农奴劳动更为有利,因而开始在自己的庄园内采用雇佣劳动;同时农民分化也愈益激烈,一部分富农也开始采用雇佣劳动。⑤到了50年代后期,俄国统治阶级上层的一部分,包括沙皇在内,逐渐认识到废除农奴制势在必行,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爆发革命,不如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对统治阶级有利。
过程和内容 1861年俄历 2月19日(公历3月3日)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历3月5日颁布施行。主要内容是:①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不能干涉农民家庭生活。农民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可以从事其他职业,可以以自己名义订立契约,可以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法律诉讼。②宣布农民可以获得土地,但是必须交付赎金,而且赎买土地的费用比实际地价高出两三倍。农民可以先缴纳全部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垫付,由农民在49年内按年偿还并付利息。农民赎买土地必须取得地主同意,并与地主签订赎地契约。在签约以前,农民必须对地主承担原来的义务。实际上,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了农民原有份地中最肥沃、耕耘最方便、收益最大的部分,占为己有。这种“割地”,全俄平均约占改革前农民全部份地的18%,在中央黑土带、南部地区和伏尔加河下游,则高达20~40%。在克里木半岛南岸一带,农民甚至连一点份地也未分到。地主还故意把分给农民的地和留归自己的地互相插花打乱,犬牙交错,使农民无法耕种自己的土地,不得不高价租种地主的插花地。地主还把原属村社共有公用的牧场、草地、树林据为己有,夺走了农民祖祖辈辈放牧牲畜所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使农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这样,全俄农民在改革中每人平均仅分得 3.4俄亩土地。③重新设置管理农民的组织机构。沙皇政府利用农村原来的村社组织,把几个村社组成300~2000注册人口的乡。村社和乡名义上实行自治,但实际上依然处于地方贵族权力严密控制之下。
[一个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仪式(1861)]
1861年的法令,只限于解放私人农奴,即地主农奴。但这是最重要的一步。1863年和1866年又分别解放了皇室农奴约100余万和国家农奴约950万。以后在非俄罗斯地区,也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以上合计约使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后果和影响 1861年开始的农奴制改革,是一次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土地财物和金钱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掠夺,以致使农民在改革后无力独立经营,不得不租佃地主土地,把每年收获的一半缴给地主,成为“对分制农民”;或者外出做工人;或者向地主、商人告贷,做零工。农民从人身依附于地主转变成为在经济上依附于地主,农奴制残余被保存下来。因此,改革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农民动和骚乱事件有增无已。但这次改革毕竟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资源,大大地扩大了国内商品销售市场。改革后的地主经济也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经营。巨额赎金则成为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一项重要来源。因此,1861年废除农奴制,仍然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转变。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列宁全集》第17卷,第104页)。
1861年的改革,使上层建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是俄国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前进的一步”(同前,第17卷,第103页)。但是,沙皇绝对专制的封建君主制的基本实质并没有改变。一方面沙皇政府奉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求资产阶级的发展以不危害沙皇统治为限,这就是沙皇统治与资产阶级利益的结合点。
参考书目
马克思:《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改革后的发展的札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3。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农奴制崩溃的五十周年》,《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59。
钟成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