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高文化
1)  high-culture [英][hai'kʌltʃə]  [美][haɪ'kʌltʃɚ]
高文化
1.
The design of digitalized products has three elements: high-tech, high-emotion and high-culture.
高技术、高情感、高文化是E时代的信息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2)  university culture
高校文化
1.
University library, which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innovation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ulture, is the motive force of social progress.
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
At present,the role defini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university culture has been a growing concern.
高校文化同样成为高校生存、管理、竞争的决定因素。
3)  elegant culture
高雅文化
1.
The program keeps adapting its operating policy to make the elegant culture popular among the mass and make itself the vehicle to improve the taste of the mass culture.
CCTV10的《百家讲坛》是央视最具文化品位的栏目,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调整栏目运作机制,逐渐成为高雅文化走向大众,提高大众文化品位与文化素养的大众传媒平台。
2.
He thought that not only popular culture but also elegant culture were all corroded and distorted.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阿多诺不是简单浮浅地予以否定,他认为不论是大众文化还是高雅文化,都被资本主义侵蚀和歪曲了,二者都有应该受到批判的部分。
3.
The forms of culture are divided into mass culture,elegant culture and dominant culture.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的分化,审美文化分化为大众文化、高雅文化和主导文化。
4)  higher culture
高等文化
5)  refined culture
高雅文化
1.
In recent years,“Deng Xiaoping s theory boom”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in campus activities of refined culture,which shows a great integrated effect of refinement with popularity,extensireness with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with pragmatism.
近些年来在校园高雅文化活动中 ,“邓小平理论学习热”引人注目 ,体现出强烈的高雅性与平俗性、广博性与专业性、创新性与务实性的融合效应。
6)  Plateau culture
高原文化
补充资料:高雄文化院

高雄文化院

概 说 : 文 化 院 是 一 座 庙 , 亦 是 一 间 学 堂 , 更 是 一 个 服 务 社 会 人 群 的 善 团 体 , 以 道 家 的 哲 理 为 依 据 , 以 鸾 理 为 教 化 渡 世 的 工 具 , 以 「 敬 神 不 求 神 」 、 「 问 神 必 有 道 」 、 「 教 育 世 人 」 、 「 培 养 人 才 」 为 宗 旨 , 透 过 宗 教 的 热 忱 来 实 现 济 世 渡 人 的 理 想 。

沿 革 : 文 化 院 创 立 於 一 九 六 二 年 , 以 集 善 堂 为 开 基 之 始 , 创 设 人 为 蔡 文 先 生 。 蔡 先 生 於 高 雄 市 至 炎 堂 获 得 神 灵 汶 罗 清 水 祖 师 启 示 , 授 「 正 笔 」 学 成 後 , 便 与 同 修 沈 石 玉 、 陈 天 合 、 郭 启 彰 及 黄 石 珠 等 人 , 以 集 善 堂 为 名 , 於 高 雄 市 新 兴 区 祖 师 庙 创 设 鸾 堂 , 其 时 神 灵 极 显 , 远 近 皆 闻 , 求 教 受 道 者 愈 来 愈 多 , 奠 定 了 文 化 院 的 根 基 。

1 9 6 3 年 , 将 集 善 堂 加 冠 为 文 化 院 , 1 9 6 9 年 , 迁 往 民 生 二 路 四 十 四 号 现 址 。 数 年 後 , 全 体 院 生 集 资 斥 建 为 四 层 楼 宫 殿 式 建 筑 为 文 化 院 总 院 。 文 化 院 总 院 於 1 9 7 4 年 落 成 後 , 经 蔡 文 先 生 召 集 , 成 立 管 理 委 员 会 , 向 政 府 登 记 立 案 。 其 後 院 务 日 繁 , 适 有 院 生 捐 出 高 雄 县 大 树 乡 钟 铃 村 将 近 三 甲 的 山 坡 地 , 遂 筹 建 文 化 院 玄 华 山 天 坛 , 经 过 七 年 , 於 1 9 8 2 年 落 成 。 1 9 8 4 年 完 成 天 坛 二 座 九 龙 肚 之 工 程 。

组 织 : 管 理 委 员 会 内 设 主 任 委 员 一 人 、 副 主 任 委 员 二 人 、 委 员 十 二 人 , 常 务 监 察 人 一 人 , 监 察 人 四 人 , 均 由 信 徒 大 会 选 举 产 生 。 信 徒 大 会 为 文 化 院 最 高 决 策 机 构 。 院 主 兼 任 主 任 委 员 之 职 , 对 外 代 表 文 化 院 , 对 内 管 理 院 产 、 督 促 院 务 的 推 行 , 裁 决 院 务 事 项 , 并 对 信 徒 大 会 负 责 。 另 编 副 院 主 三 人 、 理 监 事 若 干 人 , 综 理 内 外 行 政 和 教 务 的 进 行 。 另 设 宗 教 研 究 部 、 传 道 布 道 部 、 祭 典 部 、 慈 善 会 、 总 务 部 、 圣 书 出 版 社 、 《 关 系 我 》 杂 志 社 、 文 化 院 讯 月 刊 社 、 进 德 修 丛 漫 画 月 刊 社 等 各 工 作 单 位 处 理 事 务 。

教 义 : 以 忠 、 孝 为 本 旨 , 并 以 道 教 行 侠 义 、 救 人 救 世 的 精 神 , 提 倡 道 德 、 发 展 人 性 , 训 勉 全 体 院 生 , 勿 因 利 己 而 害 人 。

文 化 院 院 徽 的 意 义 :

1 . 五 环 连 结 ---- - - - 表 示 五 教 联 系 , 必 须 互 助 , 才 能 将 众 生 循 天 理 度 上 彼 岸 。

2 . 五 环 平 行 - - - - 五 教 平 等 , 没 有 那 一 教 高 於 那 一 教 , 所 以 五 环 没 有 高 低 。

3 . 五 环 连 结 的 正 中 央 - - - - 形 同 「 文 」 字 型 , 即 代 表 文 化 院 的 「 文 」 字 。

4 . 五 环 连 结 中 的 与 相 叉 间 有 树 叶 似 的 型 体 , 其 表 示 树 叶 散 播 化 育 , 代 表 文 化 院 的 「 化 」 字 。

5 . 五 环 一 体 峨 立 , 谓 : 五 教 一 体 , 由 五 个 方 位 组 成 , 成 为 院 制 , 即 文 化 院 的 「 院 」 字 。

6 . 五 色 意 义 : 黄 色 代 表 「 中 央 」 , 以 五 行 分 之 , 即 为 「 土 」 , 以 教 别 之 为 「 道 教 」 , 以 五 常 分 为 「 信 」 字 ; 青 绿 色 代 表 「 东 方 」 , 属 木 , 代 为 「 儒 教 」 , 为 「 仁 」 字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