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核子费密气体
1)  nuclear Fermi gas
核子费密气体
1.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nuclear Fermi gas and nuclei has been studied.
研究了无限大核子费密气体和有限原子核内电磁场的性质 。
2)  fermi gas
费密气体
3)  nucleon gas
核子气体
4)  degenerate fermi gas
简并费密气体
5)  Fermi gas of atoms
费米原子气体
1.
The cooling of a Fermi gas of atoms into its degenerate regime is a cornerstone in theresearch on quantum fluids.
费米原子气体冷却至简并区技术的突破,为量子液体的研究打开了方便之门。
6)  density of gas particle number
气体粒子数密度
1.
When adiabatic mixture of weak degenerate ideal Fermi gas and Bose gas, the sudden and continuous change of density of gas particle number can cause the sudden and continuous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quantum range.
讨论了弱简并理想费米、玻色气体绝热混合时,气体粒子数密度的突变和连续变化引起的温度在量子范围内的突变和连续变化,结果表明:与气体粒子数密度有关的物理量,将随气体粒子数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补充资料:费密,E.
      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统计物理、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中子物理都有重要贡献。在他领导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堆,为原子能的利用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费密1901年 9月29日出生于罗马。1918年进入比萨大学,1922年得博士学位。继而去德国格丁根大学随M.玻恩工作,后又去荷兰莱顿大学随P.厄任费斯脱工作。1924年回到意大利,在罗马大学任教,1925年到佛罗伦萨大学任讲师。1927年回罗马在帕尼斯佩纳大道的物理研究所工作,并在罗马大学担任第一任理论物理讲座。
  
  1926年初,费密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提出电子应服从的统计规律。这个统计规律也适用于服从不相容原理的其他粒子,如质子、中子,这对于理解物质的结构及其性质有很大的重要性。几个月以后,P.A.M.狄喇克独立地提出了相同的理论。因此后来称由费密和狄喇克所提出的处理服从不相容原理的全同粒子的统计方法为"费密-狄喇克统计"(见量子统计法)。
  
  1927年冬,费密根据费密-狄喇克统计原理建立了一个原子结构的模型理论。在这以前不到一年,英国的L.H.托马斯曾提出过相同的理论。但当时费密并不知道托马斯的工作,他们都是各自独立进行的;因此后来这一原子结构的模型理论被称为"托马斯-费密模型"。
  
  为了解释β衰变过程中电子能量连续分布的现象,W.泡利于1930年提出中微子假说(1933年正式发表)。当时泡利以为这一假说不会被人认真对待,一直没有公开发表。但费密却认真接受了中微子假说,结合W.K.海森伯1932年提出的β衰变就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放出一个电子变为一个质子的过程这个设想,于1933年提出了β衰变理论,成功地解释了β衰变现象的许多特点。50年来,费密的β衰变理论有了不少发展,特别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已和电磁相互作用理论相结合,演化成为电弱统一理论。这一统计理论在低能弱相互作用现象中的等效形式仍与早年费密的β衰变理论的形式相同。因此一般都认为费密是弱相互作用理论的开创人。
  
  在实验物理方面费密同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4年初,约里奥-居里夫妇用 α粒子轰击原子核产生人工放射性元素之后,费密就想到可以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人工放射性元素。他和他的助手用中子照射了几乎所有的化学元素,在短短几个月中就发现了60多种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934年秋,费密和他的合作者们还发现,就产生放射性的效率而言,对许多元素用慢中子照射比用快中子照射更为有效。这对以后发展原子能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由于中子核反应的发现,费密获得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意大利颁布了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法,由于费密的妻子是犹太血统,他于1938年11月利用去瑞典接受诺贝尔奖的机会,携带家眷离开意大利去美国,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后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1939年N.玻尔去美国时告诉他铀裂变的消息后,费密就着手探索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可能性。在他的领导下,他和助手们在1942年 12月2日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堆,使它达到临界状态,产生可控的核裂变链式反应。这一成就是原子能时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后费密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任理事会委员。
  
  为了反对把原子能用于战争目的,费密于1946年初离职回到芝加哥大学任教,转入粒子物理这个新领域的研究。一批有为的青年慕名来到芝加哥大学,聚集在他的左右,其中如杨振宁、李政道、M.盖耳-曼和O.张伯伦等人,后来成为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芝加哥大学的同步回旋加速器建成以后,费密和他的小组于1951年发现了第一个核子共振态。1954年11月29日费密病逝于芝加哥。
  
  费密于1929年被选为意大利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为了纪念他所作出的贡献,原子序数为100的元素以他的姓氏命名为镄(ferium)。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设立了费密奖金,1954年首次奖金授予他本人。
  
  20世纪以来,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都发展得很快;很少有人能在几个领域都作出重要的贡献。可是费密对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些还是开创性的成就,这在20世纪是少见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