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明清都城
1)  the capital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明清都城
2)  emperor cit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皇城
3)  Ming Zhongdu Cheng yizhi
明中都城遗址
4)  Jiangnan Cities in Ming and Qing China
明清江南城镇
5)  capital city
都城
1.
The discove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searching into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capital city of Wu during the ruling period of Helu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State of Wu during the Han Dynasty.
20 0 0年至 2 0 0 1年 ,苏州博物馆考古队在苏州西南的木渎一带发现了一座春秋晚期的城堡遗址 ,它应当就是阖闾时伍子胥所筑的吴国都城。
2.
the study of Capital city of Liao Dynasty of academia focuses on some related problems,such as the facing direction of Shangjing,the reason why Liao Shangjing is structured into two northern and southern cities,the historic function of Zhongjing city,and Liao capital city system\'s imitation of the capital city systems in Central Plains,etc.
学术界对辽代都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京的朝向、上京"城分南北"的原因、中京城的历史功能、辽代都城对中原都城制度的仿效等相关问题上,并出现了不同的见解及其争论,有必要综合既有的意见,对各问题加以进一步研究探讨。
6)  capital [英]['kæpɪtl]  [美]['kæpətḷ]
都城
1.
Luoyang was critic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apital and played an even more important role.
都城作为一代王朝的政治中心(或兼具有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在古代城市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
The bronze inscriptions showed that Chengzhou City was another capital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金文资料表明:成周城是西周时期的另一都城,西周时期在成周设有宗庙,成周城是西周时期的另一政治中心。
补充资料:明都城
明都城

    中国明代都城先后有京都南京 、北京开封 、中都凤阳、京都北京几处。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占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二十六年八月,拓应天府城,命刘基等在旧城东钟山之阳建新宫。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自南台旧内迁入新宫。同年三月,明军占领汴梁(今河南开封),改汴梁为开封府。八月,诏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府为北京。二年九月,朱元璋又以故乡临濠(今安徽凤阳)为中都,建造一如京师之制。中都的设置受到大臣的反对,加上役银劳费,遂于八年四月罢中都役作。后开封罢称北京,南京改称京师,正式成为首都。明成祖夺取帝位后,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改京师为南京,以北京为京师。
    京都南京  南京城的修建历时21年,洪武十九年始告完工。城周约33.5千米,开有13个城门,以聚宝门(今中华门)最为宏伟,城墙内有藏兵洞23个,可供3000士兵驻守。二十二年又在都城外围建外郭城,周长 60 千米。皇城位于城东,平面呈方形。内有宫城,即紫禁城。城中心建有钟楼、鼓楼。在鸡笼山和聚宝山分别设有观象台。鼓楼东南的国子监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玄武湖是存放明代全部黄册之处,湖心岛上建有库房,防守严密。由于水陆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周围地区经济发达,南京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商业区主要在秦淮河两岸。手工业以丝织、印刷、造船著称。永乐迁都后,南京成为留都。
    北京开封和中都凤阳  开封于洪武元年定为北京。十一年罢称北京,仍为开封府。中都凤阳建于洪武二年。所在地原为濠州,吴元年升为临濠府,洪武六年改称中立府,七年又改凤阳府。后因长期闲置 ,宫殿 、衙署陆续拆除或倾颓,又经多次战火,建筑已全部被毁,仅剩遗址。
    京都北京  洪武元年 ,明军攻下元大都 ,改名北平府。朱棣夺取帝位后 ,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顺天府 ,建为北京,并积极筹备迁都。四年, 开始营建北京 ,十八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于此。明京都平面呈“凸”字形,面积约25.4平方千米。内城九门,外城七门 。宫城在内城中央,又名紫禁城。宫城以午门——玄武门为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前三殿:奉天殿(后改皇极殿)、华盖殿(后改中极殿)、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后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前者主要用于举行大典和重要朝会,后者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生活的场所。次要建筑配置在两侧,严格对称。宫城后以人工堆成万岁山(今景山),意在镇压前代的“风水”,故又名镇山。宫城前方左为太庙,右为社稷坛,宫城外筑皇城。皇城的正门承天门向南至大明门是一条宽阔的大道 , 东侧设礼 、户、吏、兵、工五部等中央机构,西侧设五军都督府等衙署。大明门向南至大城的正阳门之间是商业中心,颇为繁华。还在南郊建筑了规模巨大的天坛和山川坛(后改名先农坛),又在东、西、北郊建日坛、月坛和地坛。皇城原是土墙,后逐步用砖包砌。嘉靖三十二年(1553),为加强北京防卫,筑了包围南郊的外罗城,即所谓北京外城。七门名称也沿用至今。
    
   

明南京城跑马道

明南京城跑马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